茶農采茶 吳委江 攝
新昌山水 戎蓓蕾 攝
中新網新昌8月11日電 題:浙江新昌點“綠”成金 “旅游+”打造富民綜合體
記者 柴燕菲 趙曄嬌
群山環繞,云霧繚繞。離浙江新昌縣城42公里的外婆坑村,如同一個隱居的世外桃源。這里,家家戶戶都是古樸的石房子,青磚灰瓦上點綴著一盞紅燈籠,遠遠望去,和青山相映成輝。
郝佳佳每天都在這樣的環境中“指點江山”。她投資了100多萬,準備在浙江省新昌縣外婆坑村打造一個“五星級”民宿。“現在,來外婆坑旅游的人越來越多,在這里建造一個特色民宿,肯定受歡迎。”郝佳佳的這番話并沒錯。目前外婆坑已累計接待游客30萬人次以上,包括美國、英國等地游客,營業收入達300多萬。
誰曾想到,這曾是浙江省倒數第一的最窮村。
靠什么留住了游客?該村村支書林金仁總結為“生態”二字。多年來,該村一直將“保護生態”放在首位,直到2005年8月15日,時任該省省委書記習近平首次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論述時,林金仁才意識到,自己的這一做法做對了。
現在的外婆坑,不僅擺脫了“最窮村”的稱號,人均年收入也從過去的96元到4萬元以上。外婆坑只是新昌經濟發展中的一個縮影。多年來,該縣堅持“生態立縣”的發展戰略,利用豐富的生態資源,創新地打造出了“旅游+農業”、“旅游+工業”的富民綜合體,可謂是點“綠”成金。
一抹茶香改變“貧窮史” 綠水青山孕育支柱產業
“兩個新昌農民,一個會賺茶銀”,這是當地人形象的說法。
可回到上世紀70年代,該縣還是個不起眼的小山區,縣里許多村鎮都是有名的“貧困山村”,比如回山鎮。
該如何脫貧?按村民的說法:“除非種金子!”
隨后,回山鎮政府不斷思索,將坡地的玉米地變為大面積種植“金子”——茶葉,到了1988年,該鎮雅里村一年總收入就達到了22萬元,該鎮還獲得了“紹興市名茶第一鎮”的美譽。
“這一抹茶,改變了回山鎮的命運。”新昌縣農業局副局長章俊,曾任回山鎮鎮長,他對此頗有感觸,他還告訴記者,該鎮堅定了茶葉致富的理念,重視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因此,也吸引胡慶余堂連續來考察七次,就是希望能找到好的中藥材基地。
的確,茶葉讓新昌經濟步入“快車道”,從“省級次貧困縣”一躍成為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
“以前,新昌很窮。窮到一條褲子一家人穿,誰出去了就穿上。可以說,新昌不少農民是通過茶葉脫貧的。”位于新昌的中國茶市總經理陳霞是新昌茶葉一路成長的見證人之一,她說,中國茶市是在原浙東名茶市場基礎上遷建而成的,隨著新昌茶葉規模、品質地穩步提升,現在的中國茶市已經成為全國最大龍井茶交易市場,總用地面積230畝、擁有800多個交易攤位。到了茶葉交易的旺季,每天天還沒亮,新昌以及周邊的茶農就涌進中國茶市,與來自全國的茶葉商交易。
陳霞說,以“大佛龍井”為代表的新昌茶葉的崛起,離不開當地政府的悉心培育。多年來,新昌堅持農業特色化不動搖,把茶葉產業作為富民產業,注重政策扶持、品牌提升以及平臺建設。
2003年,該縣出臺《關于加快茶葉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建立起每年800萬元的茶葉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扶持內容從原來單一的良種茶園發展到良種繁育、綠色農產品認證、雙十佳販銷大戶評選等多個層面,并通過示范基地、品牌戰略、大型展銷、地方標準、市場網絡等一系列工業化的做法,把茶業引上了以名茶為主、效益為先、規模經營的產業化道路。
看一則該縣2014年茶產業“成績單”:2014年茶葉總產量4620噸,同比增加130噸,增長率2.9%;茶葉總產值7.72億元,同比增加9400萬元,增長率13.9%。
“我們不追求茶園面積,我們追求畝產效益。”新昌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柴理明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現在的新昌,已先后獲得中國名茶之鄉、中國茶文化之鄉、全國十大生態產茶縣等稱號。該縣43.5萬人中有18萬人吃著“茶”這碗飯。
“新昌農業因茶而強,新昌農村因茶而美,新昌農民因茶而富。”新昌縣委書記樓建明如此總結。
科技創新成“金鑰匙” 走出綠色發展之路
一抹茶香讓老百姓的生活變好了,也讓新昌歷任執政者的“綠色”思路更加清晰明朗。
“對于新昌來說,要突出生態建設打硬仗。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努力實現經濟與生態協調發展。”樓建明表示。這一場生態建設硬仗,新昌足足打了10年。
十年前,有這樣一句話——“新昌到,臭味聞”。
對于這一點,從小生活在新昌的市民王立強深有感觸:“以前新昌江的水質很差,臭味特別重,我們經常開玩笑稱它為‘毒河’。”
2005年7月4日,由于化工產業無序擴張,徑流量原本就很小的新昌江大面積污染,終釀環境群體性事件。新昌人說起這次事件仍是心有余悸:當時水污染太嚴重,交界斷面水質是劣五類。
面對轉型升級的壓力,新昌的出路只有科技創新。通過騰籠換鳥,問科技要生產力,向科技尋綠色發展。二、三年間,新昌財政投入近10億元治理環境、調整產業結構,新昌的醫藥化工產品依靠科技的力量“嬗變”為以高端制劑、醫療器械等為主的生物醫藥產業。醫藥行業占全縣工業比重從60%下降為20%,但產業競爭力、附加值大幅度提升。
這其中,科技創新功不可沒。新昌縣科技局副局長陳遠覺得,雖然只是一個山區的小小縣城,但是43.5萬人口中有5萬多是科技工作者,大家心中有著一個明晰的理念:資源不足科技補,區位不足服務補,小縣構筑大科技。
十年磨一劍,現在的新昌“綠意盎然”。
走進新昌上市公司——萬豐產業園的大門,兩排整齊的法國梧桐,綠油油的大草坪,如果不說,你仿佛以為自己走進了一個公園。這得益于萬豐奧特控股集團“綠色萬豐”理念。對于綠色,集團董事長陳愛蓮還有更長遠的構想:“以后,我們將在工廠屋頂裝置太陽能,實現節能目標;在工廠地面,天然氣供應,實現綠色環保;在排水口,實現放水養魚,真正成為全省智能化工廠樣板。”
企業的自覺加之政府的努力,新昌獲得了一個個“工業冠軍”。據陳遠介紹,新昌摩托車汽車輪轂產量居全球第一,空調四通換向閥產量占全球第一等。此外,該縣還擁有7家上市企業,以生物醫藥、先進裝備制造為重點的“2+X”產業體系初步形成。
“我們要突出創新驅動抓轉型。大力推進現代產業之城建設,打造經濟升級版。抓科技創新。創新科技體制機制,確保主要科技指標繼續領先全省,打造工業4.0版。”樓建明表示,其中,最為關鍵的一點便是要突出自主創新,特別是企業技術創新以及政府服務創新。
2014年,新昌成為該省的科技體制改革試點,將打造可復制可推廣的科技體制改革樣板。
“要把改革工作緊緊抓在手上,力度要再加大,加力加速推進改革事項,不斷提升執行力,堅持部門、企業聯動推進,增強改革實效。”新昌縣委副書記、縣長邵全卯說。
這是對新昌堅持走科技創新道路的一種肯定。通過科技創新,該縣的生態逐漸變綠了。既有生態、又有經濟,新昌的做法被媒體概括為“新昌模式”。
問題在水里,根源在岸上。岸上的變化,最直觀的反映也是在水中。近日,浙江省環保廳下達2014年跨行政區域河流交接斷面水環境質量情況通報,新昌縣的新昌江、黃澤江、澄潭江交接斷面水質連續六年獲得省政府考核優秀,成為該省唯一獲得“六連優”的縣(市)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也達到100%。
“我已經十多年沒去新昌江游泳了。現在新昌江水確實好了,沒有任何味道,現在我天天都要來游泳。”新昌市民蘇育富留意到江水不一樣了。
現在的新昌江,一到傍晚,江邊的彩燈亮了起來,下班歸來的人將江邊小路當成了鍛煉場地,吹著風,哼著小曲,別提多愜意。
小縣城唱響“旅游+” 一二三產業串珠成鏈
眼下,新昌縣的經濟變“紅”了,生態變“綠”了。綠水青山,更將第一、二產串成了第三產業——旅游業,這也是該縣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柴理明掛在口邊、干在實處的“旅游+”。
“現在正在提互聯網+的概念,新昌希望可以打造一個旅游+。”在柴理明的想法中,旅游可以和農業結合,打造農家樂,也可以和工業結合,搞工業游等,而新昌正逐漸將旅游串成一條綠色的致富線。
該縣鏡嶺鎮就是一只“旅游+農業”的領頭雁。該鎮是中國特色鎮旅游新干線試點鎮、全國環境優美鄉鎮等。鎮內有省級風景名勝區穿巖十九峰、國家硅化木地質公園、千丈幽谷等眾多景點,被稱作“江南小桂林”。
該鎮的雅莊村,這一只有270多戶人家的小村莊,開出了14家民宿,是目前該縣擁有民宿最多的一個村。這幾年來,雅莊村民的小日子過得紅紅火火。“以前我們家開的是小飯館,生意一直很平淡。前年改造成農家樂民宿,有了13個房間30張床位,每到雙休和節假日,住宿都要提前一兩個月預定。”該村村民王美麗說。
新昌縣農辦副主任梁春源告訴記者,經營農家樂,搞民宿,給村民帶來最直接的好處就是收入增加,2014年,該村村民人均收入達到12100元。
趁勢而上,今年1月,新昌縣委、縣政府出臺了《關于加快發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立足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資源優勢,打造“雙心驅動、四軸延展、一環貫通、五區聯動”的整體發展格局。
該縣將用三年時間,培育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景點100個以上,實現年旅游接待量200萬人次,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總收入達到3億元。“必須堅定不移實施‘旅游富民’戰略。”樓建明指出。
不僅如此,由于工業基礎雄厚,新昌還拿出了“旅游+工業”的拿手好戲。
該縣達利絲綢產業園是浙江省第一個工業旅游示范基地。走進達利,可以看到千年桑樹園、桑蠶文化石刻、桑產科普教育基地、絲綢文化生態園等,除了接待國內游客外,達利還吸引了許多外國人前來,就連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外交官們近日也被吸引了過來。
旅游+農業、旅游+工業,讓新昌的經濟鏈條更加完整,一、二、三產業串珠成鏈,成為了高度融合的富民綜合體。
未來的藍圖已經繪就,到2017年,新昌要實現旅游業“1345”發展目標。“1”是指構筑長三角知名休閑旅游目的地,“3”指抓好大佛寺、十里潛溪、十九峰景區等三大創建,“4”指實現四個翻番,確保年主要景區門票游客、年旅游總收入等四個翻一番,“5”是指重點推進特色文化游、工業體驗游、生態養生游、森林觀光游、運動休閑游。
在新昌,綠色優勢正在逐步化為“金山銀山”,最終普惠民生。這也正如紹興市委書記陳金彪來調研時對新昌所說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你們守著的就是一個‘聚寶盆’,一座‘寶山’。”(完)
[責任編輯:段雯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