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臺灣人來說,農歷的七月初七不僅是牛郎織女這對苦命鴛鴦相會之時,它也是“七娘媽”的誕辰日。圖片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在七夕這樣的傳統節日里,即使有臺風“天秤”的侵擾,也難以冷卻臺灣島上的濃情蜜意。除了往年官方曾舉行的接吻比賽、點放孔明燈、煙火表演這一類活動以外,今年臺北市政大樓的墻面更是通過簡訊投影的形式,首度變成“告白墻”,無論是情人、家人還是朋友,都能夠通過它傳情達意,這個活動讓“中國情人節”增添了更多的情趣。
對臺灣人來說,農歷的七月初七不僅是牛郎織女這對苦命鴛鴦相會之時,它也是“七娘媽”的誕辰日。“七娘媽”是保護孩子平安和健康的神,所以在這一天,傳統的臺灣人不僅會向月老祈求愛情的圓滿,也會準備祭品向七娘媽祈愿孩子成長的幸福安康,待到孩子長到15歲,他們還會領著他帶著貢品到七娘媽廟酬謝。
時至今日,一些傳統民俗在經過時間的洗禮之后依舊被留存至今,另一些則逐漸被人們淡忘。七夕前后的臺灣,供奉月老的廟里,前去祈福、求姻緣的善男信女依然摩肩接踵;玫瑰、巧克力的生意尤其火爆,網絡上汽車旅館的搜索量居高不下,就連臺北市政府也運用了各種高科技的手段,為市民打造表達愛意的舞臺。在這個傳統的東方節日里,接觸了東西方兩種文化價值觀的臺灣人不再拘泥于傳統的形式,而是盡可能地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度過。
常有人思考如何才能讓我們的民俗在西方文化大行其道的今天存留下來。然而,對普通人而言,節日的最大意義其實在于能夠在忙碌的生活中得到一個喘息的機會,在這個日子里他們可以放慢腳步,與家人團聚。無論節日的形式如何變化,讓人們享受到愛與被愛的喜悅,這才是七夕節最值得保留的價值。金 文
[責任編輯:段方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