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下午,臺灣青年騰飛達的“絲綢之路——馬可波羅騎行之旅”在抵達國家體育場后畫上圓滿句號。(中國臺灣網 普燕 攝)
中國臺灣網9月24日北京訊(記者 普燕) 下午四點,臺灣青年騰飛達自北京昌平西關環島體育館出發,一路向南,經過一個多小時、35公里騎行后,最終到達國家體育場,為自己1.2萬多公里行程的“絲綢之路——馬可波羅騎行之旅” 畫上圓滿句號。
穿越18個國家,經歷200多個日夜,整整瘦了15公斤……這些數據,組成了這個24歲的臺灣青年的碩士畢業禮。騰飛達說,這次滿載夢想和自我挑戰的嘗試,“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只要不畏懼困難,一切皆有可能”。
滕飛達,1991年出生,在臺灣讀完中學后,到比利時繼續學業,比利時魯汶大學生物工程專業碩士畢業。畢業之時,騰飛達與同學一起,籌劃兩個多月,詳細制定了這次名為“絲綢之路——馬可波羅騎行之旅”的行程,這也是他第一次長時間騎行。
2015年3月1日,滕飛達與同學一起,自布魯塞爾出發,騎行經過了比利時、盧森堡、德國、奧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克羅地亞、塞爾維亞、保加利亞、希臘、土耳其、格魯吉亞、亞美尼亞、伊朗、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坦和哈薩克斯坦17個國家。隨后,騰飛達自新疆入境中國大陸,開始單獨騎行之旅。他沿著古代絲綢之路,經新疆、甘肅、寧夏、內蒙等地,最后來到北京。
發起此次行程,并非只是騰飛達的一時沖動,而是為了踐行自我挑戰、自我超越的理念。他說,現代生活模式中,人們用于思考的時間太少,對理念的思考更少,他要用實際行動證明只要不畏懼困難,保持一顆好奇心,一切皆有可能。絲綢之路是各國經濟、文明匯聚之路,選擇這條路線是為了追尋探險家的足跡,了解各國的風土人情,以北京為終點站,是為了更好感受和探索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底蘊,開拓視野。
此行注定充滿挑戰。1.2萬公里的行程中,騰飛達走過平坦的柏油路,顛簸的砂石路,狹窄彎曲的山路。有過狂風暴雨、無處藏身的痛苦,露營野外行李被偷的氣憤、語言不通比劃溝通的尷尬,也有彈盡糧絕向陌生人求助的無奈。他說,“雖然遇到很多困難,但從來沒有想過要放棄,累了稍作調整后又接著出發。”
“最艱難的是在吉爾吉斯坦期間,山路多,人又少,帶的水和食物都沒有了。幸運的是,剛好旁邊有當地人的氈房,被他們熱情的招待”,騰飛達說,在路上碰到困難,當地人看到后,都會伸手幫助,感覺很溫暖。
騰飛達此行的最后100米,陪伴他的除了父親,還有特意趕來為其加油的北京捷安特車隊的二十多名車友。(中國臺灣網 普燕 攝)
[責任編輯:李瑞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