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遺產小衛士、守藝復興工作坊、莫高窟歷險記……9日,由蘭州大學、臺灣新竹教育大學組成的文化行者“青世”團隊志愿者,正在甘肅敦煌莫高鎮進行為期一個月的“敦煌青少年文化遺產友好傳承教育行動”項目,探索和分享保護文化遺產的新經驗。
敦煌位于古代中國通往西域、中亞和歐洲的交通要道“絲綢之路”上,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亦有敦煌曲子戲、敦煌根雕制作技藝等豐富的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蘭州大學志愿者牛艷蓉介紹,該項目調查發現,敦煌當地80%的14歲以下青少年對于家鄉敦煌的認識僅停留在旅游勝地上,缺乏文化保護的意識;敦煌曲藝等民俗技藝的流傳范圍僅局限于65歲以上的老年人中,會彈唱的老藝人已是鳳毛麟角,很多古老文化面臨失傳的險境。
該項目負責人王琳介紹,經過一年的調查研究、資料準備和實地考察,今年7月中旬,該項目在敦煌市莫高鎮中心小學正式展開。今年的活動還吸引了臺灣高校學子的參與,兩岸學子以社會實踐的方式,共同摸索青少年文化遺產教育的新做法。
王琳說,該團隊走訪了當地80個家庭,招募到45位5至12歲的兒童,組建夏令營。期間,兩岸高校志愿者舉行了“世界遺產小衛士”和“我和世界遺產有個約定”的互動活動;進行了以“大自然的色彩衣柜”為主題的自然遺產教育、以“奇妙的智慧之旅”為主題的物質文化遺產教育和以“守藝復興工作坊”為主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教學活動。
王琳說,希望青少年通過趣味活動來體驗文化遺產的魅力,了解文化遺產的價值內涵,從而自覺樹立對文化遺產的保護觀念,當一個文化遺產小衛士。同時,兩岸學子也借此機會相互交流,探索形成一個有效的青少年文化遺產教育模式。
臺灣新竹教育大學教師劉淑瀅對項目教學內容的設計稱贊不已。她說,從孩子的角度設計教案,將抽象的文化遺產具體到三個主題課堂上,并配以有趣的教學工具,符合孩子的心理特點。
蘭州大學教育學院教授管會生說,文化遺產的價值是不可比擬的,隨著文化產業的發展,雖然公眾對文化遺產的關注度提高了,但是其保護意識還停留在較低的水平,只依靠專業人士保護文化遺產是遠遠不夠的。針對青少年的文化遺產教育在中國還是一個比較新的領域,兩岸學生敢于創新,自覺投身于文化遺產保護教育中,是青年社會責任感和創新能力相結合的體現。
[責任編輯:段雯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