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2月24日電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道,臺灣作家朱天心23日參加臺積電文學賞頒獎典禮及“小說兩岸的跨越與連接”座談會時指出,大陸年輕創作者對純文學作品的掌握已優于臺灣,稍不留神,臺灣年輕創作人才將遠遠落后對岸。
臺積電文學賞得主年初出爐,23日舉行頒獎典禮。正賞由出生于江蘇的費瀅以《東課樓經變》獲得,描述主角在校園新舊樓、廢墟間穿梭的心靈奇遇;副賞分別由回族人馬恒臻的《玻璃花》與天津人楊君寧的《Bon jour》獲得。《玻璃花》從13歲小孩的視野觀察周遭環境與人情,《Bon jour》則以兩人對話為主線,深入討論性別與人際關系等議題。
由于正副賞全由大陸年輕創作者包辦,沒有臺灣人得獎,令評審們感到憂心。朱天心表示,不止當代年輕創作者將類型小說與純文學混為一談,就連臺灣讀者也分不清楚,“大家以為九把刀就是純文學,不知道還有張愛玲與白先勇。”
“不知道臺灣年輕創作者發生什么事了?他們不相信純文學了!”朱天心說,就自己近幾年參與評審經驗發現,臺灣雖不乏優秀的年輕創作人,但卻始終將書寫主旨依托在如偵探、推理、次文化等類型小說上。
她說,在過去,瓊瑤的羅曼史故事橫掃整個時代,但同時期卻也出現如王文興、白先勇等優秀的純文學創作者;反觀當代,島內通俗小說嚴重排擠純文學作品,讓她相當憂心,臺灣未來將沒有純文學創作人才。
朱天心強調,自己對九把刀或通俗、類型文學并無貶抑,自己也愛看西方推理小說,“但這就像是大家都愛吃鹽酥雞一樣,很香、很好吃,但吃多了對健康無益!”
[責任編輯:段雯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