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西村古韻
客天下旅游產業園一景
雁南飛茶園度假村
葉劍英塑像
夜深,雨急,冬涼。生平第一次走進梅州城,撲面而來的霧靄與閃爍的街燈,在我眼前幻化成了一個人影。他,是我最尊敬的一位中學數學老師,梅州梅縣人,我對梅州的第一印象,都是他給予的。精瘦精瘦的他,會踢足球,有時鞋一脫,赤腳帶著球,在我們這些小球員中盤來繞去,無人能擋。記得他說過,梅州不僅是足球之鄉,祟文重教風氣也盛,即使窮人家的孩子,砸鍋賣鐵也要供著讀書。他在我們眼中,無疑就是苦學成才的典型。
這次一進梅州,便聽當地朋友用兩個詞兒,給這座古城重新定位:一為“客都”,二是“慢城”。客都似乎說的歷史地位,慢城概括了今日特色。稍加品嚼,兩詞的內涵都相當豐潤,非慢慢體驗品味不可。
“全世界的客家人,如果沒到過梅州是終生遺憾”
梅州是全世界最具代表性的客家人聚居地,梅州人講的是我們難得聽懂的客家話,而且是眾多種客家話中的“標準語”。如今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客家話播音,采用的就是梅州話。
并非擁有“標準語”,就算得上“世界客都”。我們來到梅州城內新建的“中國客家博物館”,尋覓“客都”的謎底。
入博物館大門,迎面墻上雕刻了一個大大的“”字。在客家話里,即我,自何處來?人們自然而然都會提出這個問題。
自中原來!這已早是定論。歷史上中原人的南遷,統共6次,總是伴隨著戰爭硝煙、外族入侵和種族械斗,最終主要集聚在贛粵閩交界處的這片荒僻之地。
梅州不僅是客家人最后一次大遷徙的集聚地,也是客家人走向世界的出發點。史料記載的第一位遷居海外的客家人,是梅縣松口鎮的卓滿。那是宋末之時,元兵奔襲贛粵,宋帝封江西客家人文天祥為信國公,征兵抗元。卓滿與眾鄉親響應參戰,兵敗后遠逃印尼加里曼丹島墾荒定居。他們在島上建造的中國式城堡,至今還在訴說著那段歷史。
世世代代客家人的悲歡離合,總是與保家衛國的民族大義緊密相連。在梅州蕉嶺縣淡定村人丘逢甲的展板前,我端祥許久,不舍離開。就是這位客居臺灣的晚清進士、詩人與教育家,在1895年清政府與日本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把臺灣澎湖列島割讓異邦之際,上疏4次、血書5次以示憤慨。隨后,這位一介書生,率領萬人的抗日護臺義軍,與日寇浴血奮戰,兵敗不得不回到老家。站在淡定村的山腳下,他寫下了那首名揚千古的《春愁》:“春愁難遣強看山,往事驚心淚欲潸。四百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臺灣。”
時至今日,臺灣的客家人,大概有了四五百;梅州的海外客屬,總數也恰巧為400余萬。在當今世界,有華僑華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而所有的客家人,都滿有理由把梅州當作自己的心靈家園的。
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比我們早幾天訪問梅州,來到夫人戴美玉的祖籍地蕉嶺三圳鎮芳心村,站在“飲水思源”牌匾前,他與夫人合唱起那首臺灣客家人熟悉的客語歌曲《客家本色》。在前屆客家文化節開幕式上,他深有感觸地說:“全世界客家人,如果沒到過梅州是終生遺憾。”
連我這個并非客家人的外地人,在接下來的訪問中,也不由得心生來此“愧之晚矣”的憾意。
令人心醉的美麗慢城
從樹枯人擠的京城,來到濃綠空曠的梅州,聽到梅州人喃喃而出的“休閑到梅州,享受慢生活”的話語,立馬有種微熏的感覺。
慢城的提法,顯然是舶來品;而慢城的內涵,方為梅州的專利。
未入梅州城,先進豐順縣城。這是個神奇的地方,過去就叫“湯坑”,在地下挖個窟窿,便有熱氣騰騰的溫泉汩汩冒出。把泉坑圍道籬笆,就是一個澡堂子,那種“天池沐浴”的美妙滋味,至今還回味在老一輩子的嘴巴里。1974年,這里利用溫泉水建起了中國第一座熱力發電站。如今,溫泉浴池、溫泉度假村在縣城比比皆是,一座溫泉度假城正在崛起。這次因行程緊張,我們匆匆而過,當地朋友大呼“遺憾”:“這里的溫泉水質好極了,你們洗洗湯就知道了。”
穿過一個標有“廣東梅州客家文化旅游特色區”的大牌坊,沿著“劍英綠道”直行30公里,路旁榕肥竹瘦,梅綠桂白,很是養眼。我們來到特色區雁洋核心區,春見茶花錦繡,夏看桐花萬里,秋觀楓彩如畫,冬聞梅海香雪。眼下雖入冬,漫山的梅樹尚未現花,但成千上萬畝的銀桂,正在播放著濃香,施展著誘人的魅力。
沿著新修的一條山道,攀至雁洋鎮橋溪村。這個始建于明萬歷年間的古村,剛被評選為“廣東最美古村落”。漫步小村,清溪潺潺,白鵝浮浮,茶花艷艷,猶如世外桃源。村中保存的圍龍屋,屬客家民居代表作,它整體呈半圓,與門坪前半圓形池塘剛好組合成一個圓,體現出客家人團團圓圓、與自然相諧的生活理念。
村里由當地企業參與建設的“橋溪古韻”旅游項目,據說已經投入了6000萬元,全部完工后,將成為人們體驗客家風情的好去處。我們一路看過的這個規模龐大的客家文化旅游特色區,還有雁南飛茶園度假村、客天下旅游度假區、雁鳴湖度假村、葉帥紀念園、靈光寺等一批國家5A、4A級景區。在梅州橫穿縱行,我們感覺這座1.59萬平方公里的城市,就像一個巨大的公園。行走在這樣一個大公園里,你就是勁再大腿再健,也不舍得快跑,不由自主會放慢腳步。
有種“梅州現象”已經引起人們關注:論經濟發展規模和速度,梅州在經濟發達的廣東并不居前;可在前不久舉行的全省主觀幸福感測評中,除了珠三角,梅州得分在粵東西北12市高居第一,成為名副其實的“幸福之城”。
梅州市委書記朱澤君擠出時間和我們坐進“客天下”的一間會客室里,窗外漂亮的歐式城堡及富有特色的“客家小屋”,仿佛在無言地訴說著一種傳奇。朱澤君說,梅州倡導的慢生活不是慢發展,而是后工業時代的幸福導向型生活。“不怕起步晚,就怕起點低;不怕干不好,就怕沒想好;不怕經濟落后,就怕觀念落后。梅州必須要跟珠三角等發達地區‘錯位發展’,為人們創造一種更環保、更健康,慢享受的生活環境,培育一個‘慢生活’之都。”
客天下幸福天下客
我們在客天下旅游度假村住了一晚,酒店墻上掛著的條幅,上書“客天下幸福天下客”,妙而有趣。客都人怎樣讓天下客提升幸福感,此行確有一些感受。
葉劍英元帥故居早就對外開放,本是一所貧寒的農房。后來建了博物館,增加了紅色旅游內容。近年當地又下工夫圍繞故居建起“葉帥故園”,新添了公園、果園、花海、湖池、橋廊等景觀,既能追尋帥跡,又可登高攬勝、賞花摘果,成了國內獨樹一幟的名人故園景區。過去這兒游人一年也就25萬左右,今年卻有望突破200萬。
“客家客家,好客之家。”一上梅州的餐桌,立刻就能深感客家人的厚客之道。那道梅菜扣肉最能說明問題:這道菜初做時肉碼下面,菜鋪之上。上屜蒸爛了,倒扣盤里上席,足兩重的滿盤肉塊,保管客人吃夠。客家人為客人呈獻的每道菜,幾乎都是這么豐盈,令客人大快朵頤。
景區、飯店里到處懸掛著的客家諺語,也招人喜歡。什么“懼內家豪富,欺妻一世貧”;“男人百藝好隨身,百藝不如一藝精”;“不懂裝懂,永世飯桶”;“坐成懶,睡成病”;諸如此類不勝枚舉。這些充滿著客家人生活智慧的諺語,無不給人以生活的啟迪。
梅州“文化之鄉”的品位,特別令人感佩。“山瘠栽松柏,家貧好讀書。”受此風氣影響,梅州人苦讀不輟,近代以來,從這里走出了25名院士,227名大學校長,545名將軍。市里還專門建館展示這些成功人士的事跡。加上院士廣場、歸讀公園,人們在梅州能夠聞到濃厚的書卷氣、文明風。
“客家女”也是梅州一“寶”。現實中的“客家女”特別水靈機靈,而當地流傳的眾多“客家女”的老故事,讓你聽了還想聽。近代以來,梅州男子大多“過番”(出國)謀生,操持家務、扶老攜幼的重擔就落在婦女肩上。有資料顯示,1951年,梅縣男女比例竟為1∶9!靠推銷“男人的世界”而一舉成名的香港領帶大王曾憲梓,成功之后曾寫書如此回憶他的母親:為了獨自把年幼的憲梓兄弟倆培養成人,母親不僅耕種幾分薄田,還像壯年漢子那樣,從梅州挑鹽上江西,一來一回十幾天,掙得一點挑腳錢。像這樣的客家女,簡直就是賢妻良母的典型,集中國婦女美德于一身。
“我就是個客家女!”坐在雁鳴湖景區的電動旅游車上,小巧玲瓏的導游李燕芳,大大方方地向我們自我介紹。“聽說客家女個個好勤快喲,說說看,你每天怎么過喲?”我們打趣地問道。
“早上七點出家門,一直工作到天黑,天天如此。”她是一臉的得意。
“我給你們唱首山歌,好不好?”一車人都高興得拍起巴掌來。
“喊唱歌就唱歌,
喊織布就丟梭,
喊撐船就使槳,
隨你撐到那條河……”
甜美的歌聲在山間回蕩,也把我們的心帶到了歡樂的世界……(記者 孔曉寧)
[責任編輯:段方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