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臺北12月29日電 題:臺灣前“行政院長”唐飛比較研究中西兩大兵學思想
記者 韓勝寶
臺灣中華孫子兵法研究學會會長傅慰孤向記者介紹,出生于《孫子兵法》誕生地蘇州的臺灣前“行政院長”唐飛,雖旅居美國,仍出任該學會名譽會長,他對孫子頗有研究,尤其是對中西方兩大兵學思想進行比較研究,曾回臺灣出席海峽兩岸孫子兵法“全勝論壇”,作了題為《舍霸權思想·揚王道文化》的演講。
飛行員出身的的唐飛,曾出任臺灣空軍“總司令”、“參謀總長”和“國防部長”,退役一級“上將”。而傅慰孤曾任臺灣空軍“副總司令”,退役“中將”,是唐飛的老部下。傅慰孤拿出該學會編印的《華孫學刊》給記者看,里面刊登了唐飛出席海峽兩岸孫子兵法“全勝論壇”的圖片,以及他的演講節錄。
傅慰孤介紹說,唐飛從一個老兵的角度,談世界兩部最偉大的兵學寶典《孫子兵法》及克勞塞維茨《戰爭論》的比較研究。他認為,這兩本著作是古今中外享有最高榮譽的兵學巨著,克勞塞維茨在西方兵學之地位也正如孫子在東方,也只有克氏有資格與孫子比較。誠如以色列戰略家克里費德所言“在所有一切戰爭研究的著作中,孫子是最好的,而克勞塞維茨則屈居第二”。
唐飛評價,《孫子兵法》篇幅簡短,六千余字,辭意順暢,所以才能長期流傳,廣受誦習。而《戰爭論》篇幅冗長,洋洋60余萬字,是《孫子兵法》的百倍,文辭晦澀,往往會令一般讀者如墜入五里霧中,所以知道的人很多,斷章取義引用的也不少,但真正了解者則少之又少。
孫子所追求的是戰略的最高層次,即所謂的大戰略。唐飛對比研究,孫子考量的是戰前的計劃和準備以及非軍事力量的運用;而克勞塞維茨注意焦點則放在較低的作戰層面上,比較重視戰爭中的作戰遂行。孫子可能是全世界第一位注意到戰爭與經濟之間有密切關系的人,他認為大戰略計劃中必須優先考慮經濟問題,其所言“兵久而國利者未之有也”更是千古名言;而克勞塞維茨未能達到孫子的境界。
唐飛認為,西方兵學對后世的影響遠遠不如孫子,是因為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求勝需使用武力遂行攻城掠地,是霸權思想;而孫子倡導的全勝思想強調“不戰而屈人之兵”、“雙贏共利”,是王道思想。
唐飛在海峽兩岸孫子兵法“全勝論壇”上呼吁,戰爭是殘酷的,它帶來的浩劫、災難,使人喪失生命,流離失所,遠古近代,中外實例,比比皆是。今日分離、分治的海峽兩岸中國人,未來的融合是經由戰或和來達成,是值得我們去深思的!捌谂挝磥韮砂妒聞仗幚矸矫,能秉承孫子王道文化,在和平互信的大前提下,創造可久可長的雙贏態勢”。(完)
[責任編輯:楊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