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志義向訪客介紹新近創作的臺灣少數民族題材漆畫作品《靜夜詩》。(劉可耕 攝)
漆畫新銳湯志義。(劉可耕 攝)
在福州倉山區,有一間名叫“大湯坊”的漆藝工作室,里面陳列了許多富有個性的畫作,或神秘或朦朧,似油畫般濃重的色彩背后隱含著中國傳統繪畫的韻味,又散發出當代審美的氣息。這些就是脫胎于中國漆藝傳統的畫種——漆畫。“70后”畫家湯志義是這間工作室的主人,也是當代中國漆畫界新生代領軍人物之一。
自比“雜家”戀上“最苦”漆畫
在走進漆畫藝術之前,湯志義嘗試了包括油畫、雕塑在內的很多藝術,不斷地尋覓最適合自己的媒介進行藝術創作。最終,經過長時間的探尋磨合,自比“雜家”的湯志義選擇大漆作為媒介,選擇漆畫作為他終身奮斗的藝術。
湯志義說,漆是東方的,漆是中國的,中國是最早使用漆的國度,已有七千多年歷史。“用天然大漆創作時遇到很多困難,因此覺得非常有意思,深深吸引了我。”
漆畫是一種融合繪畫和技藝的畫種,因此每一幅漆畫作品都需耗費大量的時間精力,要經過畫家雙手幾萬次的打磨和推光,經過幾十道甚至上百道工序,才能展現出沉渾艷美的藝術魅力。
湯志義認為,漆畫是所有畫種當中創作最累最苦的,但當用清水一潑,展現在面前的漆畫猶如出水芙蓉時,那一瞬間的那種喜悅就仿佛“揭開新娘的蓋頭”。“尋找某一種適合自己表達的材料,然后再經過千百次的試驗,失敗,在成功的時候,會覺得藝術已回歸本質。”
近幾年來,湯志義創作的漆畫作品共19次入選全國性美術作品展,部分作品被上海外灘中心、德國總領事館等專業機構收藏。2004年其代表作《漁舟飄至》獲得第十屆全國美術作品展金獎,讓他登上了中國美術最高領獎臺。
傳統“漆”美連兩岸
身為福建省青年美術家協會主席,湯志義不僅堅持自己的漆畫創作,還在他工作的福建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創辦漆藝與漆畫專業,出任漆藝創作與研究中心主任。在向學生傳播漆畫技法的同時,他熱心與漆畫有關的學術和藝術推廣活動,讓漆畫更多地走進公眾的審美視野。
他還與臺灣中國文化大學密切交流,分享漆畫之美。“漆畫能代表中國,能與這所學校的名稱吻合。”回憶起與臺灣中國文化大學結緣,湯志義說,中國文化大學美術系在選擇合作交流的課程時,選擇了漆畫,認為漆畫是美術系所要承擔的東西。
“臺灣學生都是學油畫的,他們對漆的魅力佩服得五體投地,所以才跨海而來拜師學藝,這是一種緣分。”湯志義說。
目前,湯志義正全心投入創作以臺灣少數民族為原型的漆畫作品,這是他與臺灣學生交流時碰撞出的火花。在他看來,這些還只是漫長藝術道路的開始,他的熱情將畢生為這門傳統而獨特的藝術持續燃燒下去。(張羽 李思源)
[責任編輯:楊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