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海報,此片已經申請“登陸”。資料照片
1984年,《搭錯車》在福建廈門、泉州等地“登陸”,成為首部在大陸上映的臺灣影片,蘇芮演唱的主題曲“酒干倘賣無”也風靡一時。從那時起,兩岸影視交流櫛風沐雨,走過不平凡的歷史里程。進入新時期,兩岸影視交流又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截至今年6月,大陸每年引進臺灣電視劇的小時數已超過引進劇總量的1/4,兩岸合拍片時長已超過每年300小時。
金馬獎上的“亮點”
11月26日,第四十八屆金馬獎在臺灣新竹舉行的頒獎典禮上揭曉,細心的人們發現,在各有歸屬的23個獎項中,兩岸電影人合作的作品頗受肯定,成為本屆金馬獎的一大亮點,一些獎項,實難分清在兩岸間的歸屬。
獲最佳原創劇本獎的《到阜陽六百里》,臺灣的鄧勇星是導演兼編劇,編劇團隊中還包括臺灣電影人楊南倩和大陸演員秦海璐,他們共同詮釋了一段客居上海的阜陽人回家的故事。金馬獎組委會介紹,這是“以臺灣電影人身份創作的大陸電影”。獲最佳紀錄片獎的《金城小子》由臺灣導演姚宏易執導拍攝,記錄了大陸畫家劉小東回到東北老家寫生的創作行為。還有一部獲得提名卻沒有被廣為關注的《轉山》,導演杜家毅是地道的上海人,而編劇張家魯、程孝澤都是臺灣人。
近年來,兩岸合作拍攝了很多電影作品,不過,投資畢竟還是制作之外的合作,哪怕是演員參與演出,都還只是通過表演詮釋導演思想。編與導的跨兩岸合作,才是實實在在的觀念碰撞、思想交流。實際上,囿于兩岸經濟社會不同的發展狀態,彼此間認知和情感上存在差異再正常不過。這也正是本屆金馬獎,在大陸叫好又叫座的《讓子彈飛》戰績不佳,受到很多好評的《鋼的琴》毫無斬獲的重要原因。
《到阜陽六百里》被譽為連上海人可能都拍不出的地道大陸故事。導演兼編劇的鄧勇星坦承,要感謝秦海璐加入。秦海璐本來是受邀參與演出,她和導演一席談,使導演改變了想法,又重寫劇本,最后形成了這部距離600里卻不能常回家的故事。鄧勇星說,“我們在上海工作多年,往返兩岸也是回家的心情!本巹10年的楊南倩也表示,臺灣人常在上海與臺灣飛來飛去,大陸人對過年回家的看重讓她心有所感,所以寫這個劇本,賦予大陸很多人回家不一樣的意義。大陸演員唐群以《到阜陽六百里》獲金馬獎最佳女配角,68歲的她表示,在和臺灣電影人合作時,完全沒有溝通障礙。唐群表示,“我要感謝臺灣導演鄧勇星,他獨特的視角和想法為我的表演打開了一扇窗,我們的合作非常默契。我是第二次來到臺灣,希望將來有機會到臺灣來拍電影!
拍攝《金城小子》時,姚宏易在劉小東的家鄉遼寧金城,待了快半年時間。從溫暖的臺灣來到寒冷的東北,姚宏易用自己的視角詮釋了這段離家30年后的回鄉故事。影片的推介說,“面對物是人非,一個藝術家怎樣將地老天荒定格?”著名導演侯孝賢卻表示,這部紀錄片最打動他的是結尾處,劉小東與年邁父母同桌吃飯的情景。這部紀錄片聚焦的是畫家對生命的理解、對故鄉與玩伴的復雜情感。劉小東說,拍攝的4個多月里,他們把臺灣人的美帶到東北,而東北則把人和人的熱度還給他們。4個月,生活緊張而充滿藝術激情,他非常珍惜每一分鐘的發現與驚喜。
[責任編輯:楊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