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淇
第48屆金馬獎頒獎典禮11月26日在臺灣新竹落下帷幕。港片《桃姐》與臺片《賽德克·巴萊》成為本屆金馬獎最大贏家。《桃姐》獲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三大重獎;《賽德克·巴萊》則斬獲最佳劇情片、最佳男配角等6項大獎。此前呼聲較高的陸片《讓子彈飛》僅獲最佳改編劇本獎和最佳攝影獎,《鋼的琴》顆粒無收,看起來落于下風。不過,仔細觀察本屆金馬獎提名影片,卻可發現兩岸電影界的合作令人驚喜,一些獎項實難分清影片在兩岸間的歸屬。
獲最佳原創劇本獎的《到阜陽六百里》,幾位編劇中有來自臺灣的楊南倩、鄧勇星,有來自大陸的秦海璐。他們共同詮釋了一段客居上海的阜陽人回家的故事。金馬獎組委會介紹,這是“以臺灣電影人身份創作的大陸電影”。獲最佳紀錄片獎的《金城小子》,是臺灣導演姚宏易拍攝大陸畫家劉小東的故事。還有一部獲得提名卻沒有被廣為關注的《轉山》,導演杜家毅是地道的上海人,而編劇張家魯、程孝澤都是臺灣人。
近年,因為臺灣電影不景氣,很多電影人另辟蹊徑,到大陸開拓新天地。還有一些是兩岸資金的合作,比如大陸投資、臺灣制作班底打造的《星空》等影片。不過,投資畢竟還是制作之外的合作,哪怕是演員參與演出,都還只是通過表演詮釋導演思想。編與導的跨兩岸合作,則是實實在在的觀念碰撞、思想交流。
實際上,限于兩岸經濟社會不同的發展狀態,彼此了解、理解存在差異再正常不過。這也正是本屆金馬獎,在大陸叫好又叫座的《讓子彈飛》戰績不佳,受到很多好評的《鋼的琴》毫無斬獲的重要原因——如何讓臺灣人理解一個東北下崗工人的傷痛與掙扎?不想,《到阜陽六百里》、《金城小子》等雖是低成本文藝片、紀錄片,卻無意間因為觸碰兩岸民眾最深層的情感而融通。
《到阜陽六百里》被譽為連上海人可能都拍不出的地道大陸故事。導演兼編劇的鄧勇星坦承,要感謝秦海璐加入。秦海璐本來是受邀參與演出,她和導演一席談,使導演改變了想法,又重寫劇本,最后形成了這部距離600里卻不能;丶业墓适。鄧勇星說,“我們在上海工作多年,往返兩岸也是回家的心情。”編劇10年的楊南倩也表示,臺灣人常在上海與臺灣飛來飛去,大陸人對過年回家春運的看重讓她心有所感,所以寫這個劇本,賦予大陸很多人回家不一樣的意義。大陸演員唐群以《到阜陽六百里》獲金馬獎最佳女配角。68歲的她表示,在和臺灣電影人合作時,完全沒有溝通障礙!芭_灣已經沉淀下來,上海還有一點浮躁”,拍這場戲,她覺得自己從導演那里學到了很多東西。
拍攝《金城小子》時,姚宏易在劉小東的家鄉遼寧金城,呆了快半年時間。從溫暖的臺灣來到寒冷的東北,姚宏易用自己的視角詮釋了這段離家30年后的回鄉故事。推介說,“面對物事人非,一個藝術家怎樣將地老天荒定格?”著名導演侯孝賢卻表示,這部紀錄片最打動他的是結尾處,劉小東與年邁父母同桌吃飯的情景。這部紀錄片聚焦的是畫家對生命的理解、對故鄉與玩伴的復雜情感。劉小東說,拍攝的4個多月里,他們把臺灣人的美帶到東北,而東北則把人和人的熱度還給他們。四個月,生活緊張而充滿藝術激情,他非常珍惜每一分鐘的發現與驚喜。
當然,華人電影人的盛會也少不了彼此的惺惺相惜。本屆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獲得者劉德華以“我自己付錢拿影帝”的開場白,讓全場笑翻,卻也道出了電影人景氣低迷時的苦衷。劉德華自己投資拍《桃姐》;臺灣導演魏德圣被稱為瘋了,在市場這么不景氣的情況,卻投入7億新臺幣拍《賽德克·巴萊》;而與之相似的是年輕導演張猛拍《鋼的琴》,艱難時只剩下47塊人民幣,男女主角全部在沒有片酬的情況下友情出演……電影人對于理想的執著,同樣是相通的。
“十幾年前臺灣電影最低迷的時候是怎么撐過去的,現在是香港電影最低迷的時候,我們也希望我們這些人可以撐過去,達到和你們一樣的目標!”劉德華這段感性發言恐怕比他超過90度的大鞠躬更能擊中電影人的心。用心合作,共度難關,應該是這屆金馬獎不絕如縷的娓娓余音。(孫立極 王連偉)
[責任編輯:楊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