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臺灣網2月10日消息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道,臺灣實踐大學主辦的兩岸中華文化創意產業培育與發展研討會,日前在實踐大學國際會議中心落幕。這場研討會邀請兩岸商界、學界專家座談,共同為兩岸文創產業獻策。
研討會主要負責人、臺灣實踐大學創意產業研究中心執行長張萬同受訪時表示,文化創意必須要有根才有機會創造出產業價值,而具備產業價值才有機會發展成為產業。更重要的是,產業必須確實進入自主的經濟循環,才能真正地持續發展,成為有價值的長遠產業。
張萬同舉例,以美國好萊塢所引領的電影產業來看,美國對全球輸出的不只是電影,更是電影內容中所傳遞的美國文化。透過現代化的創意、概念與科技所創造出的電影與周邊商品乃至于電影明星,都在灌輸“美國文化”的美好。美國電影在全球市場的滋養下成為真正的產業。
反觀臺灣,無論是電影、戲劇、文藝等,現有的所謂文化創意事業仍然處于需要臺當局補助的狀態,無法透過市場喂養發展成為經濟模式,也無法獲得資金流收入,而成為“假”的文創產業。這是因為臺灣文化創意產業并沒有真的扎根。
張萬同指出,臺灣已經無法繼續發展高科技產業,因為長遠來看是無法與其它經濟體競爭的,惟有發展一項全世界都難以切入的產業才有機會。中華文化就是臺灣的機會。中華文化淵遠流長,文化的深度足以吸引全世界的目光,也足以形成產業的根。而臺灣人的創意與自由不但能夠讓中華文化發展成為商品、商業行為,更能成為吸引兩岸在文化創意產業方面合作的誘因。(中國臺灣網 陳佳慧)
[責任編輯:石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