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一年一度的乞巧文化節又將來臨。“2010廣州乞巧文化節”將于本月14日在中國乞巧第一村——天河珠村七夕廣場拉開序幕。據悉,今年的廣州乞巧節除了有“七夕典禮”、“擺七娘”、“拜七娘”等傳統節目,文化節上還會結合亞運,舉辦剪紙獻禮亞運、巧手祈福亞運等活動。
宋人劉克莊曾有詩詠道:瓜果跽拳祝,喉羅樸賣聲。粵人重巧夕,燈火到天明”。羊城重七夕,世人所共知。
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們穿針引線驗巧,制作手工藝品賽巧,不同地區的乞巧方式不盡相同,各有趣味。廣州的乞巧節又稱“七姐誕”、“擺七娘”,獨具特色。
據了解,珠村在成功入選廣東省第二批歷史文化名村后,珠村乞巧又被列入國家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本次乞巧節將首次實現兩岸乞巧作品的互動交流,珠村將選出多件作品寄往臺灣臺南市參加臺南七夕節展覽。
同時,臺南也將于8月11日—13日派出由臺南市兩位民俗專家組成的乞巧文化觀光團赴天河區進行文化交流,將出席乞巧文化研討會,并帶來臺灣的七夕節作品贈送給廣州乞巧文化節組委會。
據珠村村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珠村各個祠堂內的“擺七娘”都已準備就緒。14日上午,珠村鄉民代表以及天河職中學生將會為祭祀表演主體,再現古代民間朝拜“七娘”的盛況。而在農歷七月初七那天(即是8月16日),300多名天河區的群眾將會身穿色彩斑斕的服飾道具從珠村七夕廣場開始巡游,經過乞巧菀,沿七夕路環游一周,屆時最后到達珠村明德堂。
七夕起源:
農歷七月初七是傳說中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傳說玉帝的第七個女兒織女心靈手巧,才藝高超,因此,在舊日,每到七夕,少女們就拜祭織女。她們用通草、色紙、芝麻、稻米等日常生活中的原料做成各種花果、人物、器物等造型,通過擺展,展現自己的手藝與才華,向織女祈求智慧、靈巧和美滿幸福的婚姻。于是有了每年七月初七的“乞巧”習俗,由此形成了乞巧節。(賴穎君)
[責任編輯:石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