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日,臺灣媒體采訪團一行抵達惠州,參觀了惠州大亞灣石化區。
目睹了頗具規模的石化區,也同時感受到這里清新的空氣和優美的風景,不少臺灣媒體記者紛紛發問,欲打造世界級石化基地的惠州如何在石化發展與環境保護中尋找一個平衡點。
惠州市常務副市長張瑛接受采訪時指出,石化產業未必與環保直接沖突,關鍵是花多大的力度、技術門檻和資金去保護環境。
張瑛說,惠州發展石化產業的門檻很高,引進的石化產業都是對環境影響降到最低的石化產業,并且,政府方面一直是投入大量資金來竭力維護惠州生態環境。
據了解,在中海殼牌80萬噸乙烯和中國海油1200萬噸煉油等龍頭項目帶動下,已有48個項目落戶惠州大亞灣石化區。未來幾年,大亞灣區仍將在石化產業上做足文章,全力打造沿海石化產業帶,形成2000萬噸煉油、100萬噸以上乙烯生產能力。
隨著石化產業規模的不斷加大,對環境也有了更大的挑戰,但一直以來,大亞灣的環保考核總是位居前茅。該區擁有最先進的環保監測設備,空氣質量一直保持國家一類,海域水質在二類標準。
這些都源于惠州綠色發展的理念。在建設石化工業之城的同時,當地不失時機地提出了“石化新城、綠色港灣”這個新時期的發展概念,大力提倡發展綠色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據了解,大亞灣有一片占地28.2萬平方米的紅樹林公園;同時,全長近60公里的大亞灣綠道網正在加緊建設中。(記者 康孝娟)
[責任編輯:石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