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51年以來,在臺灣的蒙古族每年于農歷3月21日舉行成吉思汗祭奠,至今將近60年。”臺北教育大學兼任助理教授楊嘉銘7日在“第二屆海峽兩岸藏學研討會”上介紹。
在題為《臺灣蒙古族傳唱之成吉思汗紀念歌》的大會發言中,楊嘉銘介紹,元朝政府曾于澎湖設巡檢司,清朝在臺灣派駐軍隊,當時曾有多少蒙古族居住臺灣,尚待考察。
1949年底,若干蒙古族隨國民政府遷至臺灣,之后數年間又有許多人陸續到來。至2007年,“蒙藏委員會”公布資料,在臺蒙古族總共415人。除這一登記人數,在臺灣尚有少數未向‘蒙藏委員會’登記的蒙古族,“人數不多,數目不詳。”
1968年,臺北市核準成立臺北市蒙古同鄉會。1985年,“中華民國蒙古文化協會”成立,負責聯系服務在臺和海外蒙古族,并出版刊物舉辦文化活動以保存發揚其本族文化。
楊嘉銘介紹,歷史上,成吉思汗去世后,其族人對于祭奠一直非常重視。《元史》世祖本紀、祭祀志中都詳細記載著元朝在大都及上都每年定時舉行的成吉思汗祭奠。直至民國初年,伊金霍洛傳統成吉思汗祭奠仍依傳統方式進行。
1951年農歷3月21日,臺灣官方及各界代表和在臺蒙古族首次致祭成吉思汗。有報載,蔣介石先生特派蒙藏委員會委員長田炯錦氏代表主祭,“祭堂正中高懸元太祖遺像,儀式肅穆,唱紀念歌侯,主祭者獻花、哈達,向遺像行敬禮,祭奠即于哀樂聲中結束。”
祭奠原稱“中樞致成吉思汗”大典,1966年起改為“中樞致祭成陵大典。”迄今未曾間斷。 (記者 邢利宇)
[責任編輯:石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