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市臺資企業協會會長許紹凰接受中國臺灣網獨家專訪(中國臺灣網 鐘寶華 攝)
中國臺灣網7月7日臨沂消息 自1992年在北京投資建廠,到如今工廠在北京、漳州、臨沂呈三足鼎立之勢,由臨沂市臺資企業協會會長許紹凰創辦的三德利油漆,從沿海到內陸處處開花。近年來大陸地方親商、安商的意識和市場逐漸顯現的廣闊前景,讓許紹凰更堅定了穩扎穩打走“本地化”路線的信心:“臺商遍布世界各個角落,但我認為,在大陸發展是最好的!”
遍閱商海沉浮 投資偏愛大陸
1992年,許紹凰為圓夫人投資家鄉的夢想,到北京發展事業,創辦了三德利油漆涂料有限公司,也許當時連他自己都沒有想到,會在大陸發展成為如今的公司規模:三家公司、兩個生產基地。
投資大陸近20年,遍閱商海沉浮,許紹凰認為,臺商在大陸發展最是如魚得水。“臺商遍布世界各個角落,臺商對到大陸投資的偏愛也遠遠大于其他地方。”經歷了大陸的經濟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他認為自己不過是從中受益的眾多臺商之一。從北京到漳州,再到臨沂,走過大江南北的許紹凰在大陸發展的決心不斷堅定。“臨沂的廠房下個月驗收完畢,就將進行大批量生產,”許紹凰的興奮之情溢于言表,他對臨沂生產基地盡快投入規模化生產,根植北方市場,拓展事業新局面迫不及待。
臨沂在很多人看來,依然是貧窮落后的沂蒙老區,但許紹凰對臨沂卻充滿感情和信心:“我在臨沂做生意已經十二年,親身經歷了這里發生的巨大變化。如今的臨沂已經從革命老區變成了現代化的城市,每年都會有很多臺商來這里考察投資,他們都會驚嘆這里發生的震撼變化。”
許紹凰告訴記者,目前臨沂市已有270多家臺商企業,僅近兩三年就增加了上百家。如此的增速不難證明,臺商在大陸的發展是多么順利。
工廠“本地化” 當好新的“臨沂人”
在許紹凰的規劃中,臨沂生產基地的用工比例是1:99,即每一百名工人中只需要一個臺灣人。
身為商人就是要將公司利潤擴展到最大化,許紹凰認為:“使用當地勞動力,一方面解決了臨沂的勞動力就業,回報當地政府給企業提供的優惠政策,另一方面也可以大大節約公司的用人成本。”
不僅如此,許紹凰還將廠區未利用的空地免費拿出來給當地老鄉們種花生。“豐收之后,老鄉們會送給我花生吃。”“本地化”到位,企民關系融洽,奠定了許紹凰的企業發展前途。
而地方政府也在創造條件讓臺商更好地適應當地環境。“最近,臨沂在沭河兩岸正在規劃由臺商企業建造一座臺灣城,里面有一條臺灣小吃街,如果規劃經過審批,這將成為山東省首個‘臺灣城’,歡迎你們到時候來品嘗。”言語中,許會長儼然已成為了一名新的“臨沂人”。
回報臨沂 做好紐帶
事業遍地開花,但許紹凰并不滿足自己的成功。“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要服務社會、回報社會。”許紹凰經過大家的推選,擔任了臨沂市臺協會長,這也讓他將更多的時間獻給了臨沂。“以前我每個月只需要三四天來臨沂處理一下公司事務,現在為更好的為大家服務,一半的時間我都待在臨沂。”
“對于剛到大陸投資的臺企,必須有一個協會來為他們服務。而對于已落戶的臺商講,臺協是大家凝聚力量發展感情的平臺。特別是在臺商較少的北方,我們可以通過臺協來進行定期溝通。”許紹凰說。
隨著落戶臨沂的臺商越來越多,臺協需要解決的問題也不斷加碼。許紹凰透露,在臨沂的臺商可以直接通過臺協、臺辦將困難直接反映給政府,不少臺企已經從中受益。在這過程中,“不僅可以得到市政府領導的直接幫助,各部門也都將臺商的發展需求作為第一要務來抓。臨沂臺協走過三年,通過各級臺辦的幫助,三年來共為臺商挽回直接經濟損失1000多萬。這也正是越來越多臺商落戶臨沂的緣由。”
創新升級 永續發展
許紹凰說,“金融海嘯主要危害的是勞動密集型企業和出口導向型經濟,這次危機促成臺企的產業大洗牌,也迫使包括臺企在內的廣大企業不得不做出企業升級的規劃和進行產業轉型。”金融海嘯雖然危害著全球經濟, 兩岸關系的發展卻迎來60年來最好的時期。“特別是ECFA的簽署,使臺灣主力出口產業享受到關稅優惠,防止了大批量的島內企業外涌,更使臺灣避免在區域經濟整合中邊緣化。綜合考量,絕對利大于弊,很多臺商都可因此受益。”
“當然臺企也不能因為簽署ECFA而一勞永逸,”許紹凰表示,在應對金融危機中,臺資企業還應采取使用高新技術、加大科研投入等措施進行轉型升級,提升企業的競爭力。變革與創新,才是企業永續發展的不竭動力。(記者 王偉 鐘寶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