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挺華 本報記者 卞 曄
15年攜手并進,15載春華秋實。
9月1日,第15屆贛臺經貿文化合作交流大會在九江市落下帷幕。從2003年開始,贛臺會每年一屆,目前已連續舉辦15屆。不忘初心,堅持合作共贏的理念,情系兩岸一家的親情,15年來,在歷屆省委、省政府的重視和支持下,贛臺會已成長為中部地區最具影響力的兩岸合作交流活動品牌和對臺招商引資平臺,有力推動了贛臺兩地經濟社會融合發展。
經貿合作碩果累累
贛臺會舉辦15年來,累計邀請臺商參會12002人次,累計簽約項目960個,簽約金額367.75億美元;臺灣6大工商團體均參加過贛臺會,臺灣百大集團負責人大多數都曾參加贛臺會。本屆贛臺會共有79個項目簽約,投資總額40.6億美元,創歷屆贛臺會新高。
近年來,通過創新發展、豐富內容、提升效果、擴大宣傳,贛臺會產生廣泛、持續、深遠和積極的影響,有力推動了贛臺經貿合作。截至2017年6月,全省累計引進臺資合同項目3349個,實際進資122.57億美元,在中部地區名列前茅,臺資已多年位居我省實際利用境外資金第二位,為兩地民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
每屆贛臺會都會推出專題活動,引領臺商投資江西新方向。2016年,舉辦贛臺電子信息產業暨南昌市“光谷、慧谷”推介會,贛江新區及承接臺資產業轉移項目推介會;今年,舉行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產業對接會,新材料、智能電器產業推介會……在有效引導下,臺商投資江西發生可喜變化,正從“量的擴張”進入到“質的提高”,從單一的傳統制造業領域轉向多元化的趨勢:由勞動密集型產業向高新技術產業為主的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業轉變,由單一的商業模式向文化旅游商貿一體化轉變,由農業種植養殖加工業向現代農業、生態農業、觀賞農業轉變,對臺招商引資不斷提質增效,產業合作領域不斷擴展。
如今,在贛臺資企業結構更加優化,企業效益普遍提升,健康養生、文化創意、商貿物流等現代服務業和現代農業投資方興未艾;鴻海、聯創電子、志陽科技、昶洧新能源等一大批高新技術企業先后落戶江西。目前,臺灣前100家大集團企業已有23家在江西投資,設立了53家企業。近兩年,臺商投資實際進資5000萬美元以上的項目達10個,投資規模不斷擴大。實踐證明,贛臺經貿合作不僅互補性強,而且發展空間和潛力巨大。
人文交流多姿多彩
贛臺會不僅是經貿合作的盛會,也是文化交流的盛典。
本屆贛臺會期間召開的贛臺版權貿易洽談會上,舉行了《江西通史》等版權輸出項目簽約儀式,一批贛版精品出版物將輸出臺灣。這是贛臺會舉辦15年來首次引入版權貿易內容,進一步拓展了贛臺文化交流新領域。
時間回到2012年8月,時任省長的鹿心社率團赴臺訪問,開展“贛鄱文化臺灣行”等30余項經貿、文化和基層交流活動,在島內引發熱烈反響。此后,依托贛臺會這一舞臺,我省相繼舉辦了海峽兩岸客家高峰論壇、贛臺禪宗文化高峰論壇、第三屆兩岸茶文化論壇、臺灣阿里山和日月潭與宜春明月山旅游文化交流等一系列活動,讓兩地同胞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山水風光的雋永魅力。
隨著贛臺會的帶動和影響的不斷擴大,兩地青年和民間等領域的交流持續熱絡。近年來,江西舉辦了60多項規模大、有影響的兩岸交流活動,如海峽兩岸道教文化論壇、兩岸青年學生中華傳統文化研習營、兩岸青年學生文化尋根之旅等活動;先后舉辦了贛臺基層鄉鎮、農會、社區、學校等領域的交流活動,贛臺基層單位結對子53對。今年5月,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被設立為“海峽兩岸交流基地”,這是繼鷹潭龍虎山之后我省第二個“海峽兩岸交流基地”,為深化贛臺交流再添新平臺。
同胞相聚親情相融
一年一度的贛臺會,不僅為贛鄱大地與寶島臺灣開啟了一扇交流合作窗口,更架起了一座情感融合的橋梁。
15年來,前來參加贛臺會的臺灣嘉賓一撥接一撥。既有臺灣政界人士,也有臺灣工商界知名人士;既有基層民眾,也有青年學生。贛臺會變換的是時空,不變的是兩地日益頻繁的經貿往來和不斷深化的人文交流,是每年對盛會的期待,是年年閃耀新亮點的成就。令人欣慰的是,盡管當前兩岸關系面臨嚴峻挑戰,但兩岸同胞要交流、要往來的愿望沒有改變,贛臺民間交流交往的熱情未曾減弱。
如今,贛臺會在增進兩地民眾認知、厚植感情、文化交流方面,同樣發揮著重要作用。贛臺會期間,通過經貿洽談、參觀考察、宣傳推介、茶敘餐敘、會見嘉賓等一系列活動,兩地同胞你來我往、相互學習、溝通情感、傳遞友誼,兩岸一家親、贛臺一家人的氛圍愈加濃厚,兩地同胞親情愈加融合。
去年以來,到江西參訪的臺灣團組達63個717人次,江西赴臺參訪的團組達158個972人次,臺灣同胞到江西觀光旅游的人數達45萬人次,已成為江西三大入境客源之一。兩地文化交流和民間交往不斷深化,交流往來、融合發展已成為兩岸同胞共同的愿景。(江西日報)
[責任編輯:李典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