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臺辦傾情傾智精準扶貧
德威鄉海子村基礎設施項目竣工交付儀式
中國臺灣網8月26日四川訊 2012年6月,中共四川省委部署臺辦定點幫扶甘孜州瀘定縣。四川省臺辦以“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作為精準扶貧出發點和落腳點,從“量身定制”發展規劃、籌措發展資金到建校助學、改善公共基礎設施、實施產業幫扶,打出了一套漂亮的“組合拳”,取得了對口定點幫扶和精準扶貧工作的明顯成效。
瀘定縣德威鄉海子村是典型的高山傳統農業村、貧困村,全村戶籍人口92戶330人,建檔貧困戶13戶50人。村民經濟來源以種植業和養殖業為主,一直以來有著“山高、路爛、貧窮、落后”的標簽。省臺辦領導多次前往瀘定縣及海子村蹲點了解情況,“量身定制”發展規劃,成立“瀘定縣幫扶項目推進工作協調領導小組”,先后選派3名副處級年輕干部駐縣并定點聯系海子村,處以上領導干部實施“一對一”幫扶聯系貧困戶,當面認親,制定每戶精準脫貧計劃和措施,明確資金使用方向和建設內容,明確精準脫貧時間節點和目標任務,督促項目建設速度、質量、形象,嚴格規范資金使用。
協調365萬元臺胞捐助資金,用于海子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其中投資100萬元建成910平方米村級活動服務場所、廊亭、籃球場等,投資250萬元建成海子村海子組人畜飲水池、村內兩組間道路硬化4.4公里,保障山頂小莊子組18戶村民安全出行,盤活1000余畝耕地。并另資助購置5萬元辦公設備,裝備便民服務室、會議室、圖書室、調解室等。協調450萬元臺胞捐助,用于建設覆蓋海子村的貢嘎山寄宿制小學。指導成立藏香豬專業合作組織1個,建起了藏香豬基地,預計2016年出欄藏香豬200頭。協調臺胞董淑珍女士捐助,為海子村安裝太陽能路燈26盞,資助貧困家庭學生200余人次。
實施“山、水、田、林、路”綜合治理,配合當地政府打造海子新村;聘請專家指導群眾學習農業規劃與現代農業知識,積極組織縣、鄉農技員,深入田間地頭手把手進行水果、蔬菜種植培訓,為瀘定縣培訓了50余名鄉、村、組技術骨干和種植專業戶、養殖大戶、致富帶頭人;幫助海子村調整產業結構,實現栽種、指導、采摘、增值加工、收購等“一條龍”服務,引進紅富士蘋果、紅心果、核桃、大櫻桃等高經濟價值特色農產品,將藏香豬養殖與大櫻桃種植產業有機結合,為高山綜合經濟探索發展新路子;成立農業專合組織,發展現代特色訂單農業。
除定點幫扶瀘定縣德威鄉海子村,四川省臺辦還對瀘定縣其他鄉鎮開展了一系列扶貧工作。2012年至今,對瀘定縣投入扶貧總金額達到2250萬元。其中,四川省臺辦自籌資金30萬元;協調臺胞對口捐助資金2180萬元;協調海外臺胞捐助30萬元;干部職工捐款捐物10萬元。在當地黨委、政府領導下,經過4年多的共同努力和精準幫扶,瀘定縣經濟社會發展迅速,各項產業指標健康增長。2015年,海子村人均年收入達到8300元,年均增幅高達21%。如今走進海子村,村莊山水秀美,村內流水潺潺,路旁綠籬婆娑。近處與遠山,綠意盎然。幢幢小樓拔地而起,成片農作物長勢良好,還有一片片“紅心果”、大櫻桃、核桃,枝繁葉茂、郁郁蔥蔥。用海子村村民的話來說:“對脫貧致富充滿了希望,對實現中國夢充滿了信心。”
瀘定縣德威鄉海子村有碑曰:“德威家鄉,有村海子,山高坡陡,雨雪泥霜。幸得政府引導,臺辦幫扶,臺胞解囊,村兩委率全村男女老幼,引水鋪路,眾志成城,共建家鄉。歷經數載,途坦通暢,基礎具備,致富有望。有道是:憶往昔海子,村道泥濘,屋陋業衰,前途茫茫;看今日新村,人杰地靈,風景秀麗,步入康莊......”這不僅是海子村翻天覆地變化的寫實,也是四川省臺辦與海子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的真實寫照。(中國臺灣網、四川省臺辦聯合報道)
四川省臺辦組織幫扶點村干部集中培訓
臺胞董淑珍女士為名貧困學生捐贈愛心助學金
海子村活動服務場所及籃球場
臺胞援建海子村通村通暢工程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