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農曾武賓(右)和員工正在查看茶葉長勢。
東南網2月18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劉深魁 通訊員 郭碧燕 文/圖)南靖是國家級生態縣,發展生態農業得天獨厚。近年來,南靖加大對臺農業合作力度,大力發展生態農業。
扎根南靖的臺農們,用自然農耕實踐,提供了一種生態農業的樣本。它講究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強調生態反哺的重要性,也產生了真切實在的綠色效益。
寧愿少種些茶樹
從南靖縣船場鎮驅車往山上的坑頭村行駛,經過40多分鐘山路,抵達海拔1000米的山頂,這里便是臺農曾武賓的德利生態農場。記者走進農場,只見一路紅土與片片新綠相映成趣,不時有鳥兒、野雞在茶樹間飛旋,動靜相宜,生機勃勃。
“好茶是大自然的饋贈。茶氣的收放與我們的呼吸休戚相關。只有保護好環境,對生態進行反哺,才會有好茶喝,大自然的饋贈才會綿綿不絕。”幾十年的種茶經驗,曾武賓總結出了一套農業生態經。將這種理念付諸實踐,曾武賓嘗到了實實在在的甜頭。如今,這片600畝的茶園年產成品茶5000多公斤,其中蜜香紅茶一公斤售價達1200元至2000元,仍然供不應求。而且由于茶園常年郁郁蔥蔥,每到花季和采茶季,這里又成了熱門的旅游景點。
去年,曾武賓在茶園套種了2000多棵日本櫻花、針柏等樹種,如今一排排樹把茶園分隔開來,形成不同茶葉的天然分界線。“別人承包茶園都是滿山茶樹,盡可能多種多產,我是寧可減少茶樹種植面積,也要保留五分之二的天然灌木。”曾武賓說,這樣種茶是為了建立起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有助于保持水土平衡,改善土壤環境,而濕度高、霧氣大的環境,更有利于茶樹吸收充沛的養分。
茶園四周松柏挺拔,草木茂盛,置身茶園就是進入一個天然氧吧。坑頭村黨支部書記簡強升告訴記者,以前的光景可不是這樣。當時周邊的樹木長得參差不齊,村民亂砍亂伐的現象時有發生,不少山坡像被剃了頭,光禿禿一片,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等問題嚴重。“亂砍亂伐,破壞了生態,最后也苦了村民。”簡強升說。
曾武賓看在眼里痛在心頭。2000年,曾武賓與坑頭村簽訂承包合同,按照“一片森林+一片茶園”的方法進行布局,合同期內由他看護山林,同時大量補植樹木,開展山林生態復育。如今,這片山林恢復了昔日茂盛的景象。
“有個成語叫過猶不及,同樣,茶園的生長也需要有度,就像海洋需要休漁一樣,山體也需要‘休息’和照顧,才能讓生長于此的茶樹更好地散發茶香。”曾武賓說,森林與茶園在空間上合理搭配,一方面能夠利用林木的遮陰作用,改善茶園的生態條件,提升茶葉的品質,另一方面可以增加茶園的生物多樣性,保障茶樹的健康生長。“善待山林,善待每一株茶樹,二者同呼吸共生長,這樣村民可以享有好生態,茶葉也會有好品質”。
[責任編輯:李典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