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2月23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道,兩岸“金融三會”是兩岸金融監理合作平臺,目的是加強兩岸金融監理,追求金融合作,是先于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機制,學者認為不該因服貿協議卡關而停擺。
臺灣“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由曾銘宗領軍,將在24日率團赴北京進行兩岸金融監理溝通平臺會議,俗稱“金融三會”,包含金銀會(兩岸銀行監理合作平臺)、金證會(兩岸證券期貨監理合作平臺)及金保會(兩岸保險監理平臺會議)。
“金管會”公布了“金融三會”的行程,24日早上金證會率先登場,下午金銀會緊接洽商;25日則是金保會,并且“金管會”也藉此機會,與金融業者座談,了解業者在當地的經營情況以及需求。
“金管會”日前也承認,由于兩岸服務貿易協議還卡在臺灣“立法院”,因此兩岸金融涉及市場準入以及政策性的開放,恐怕推動上會有難度,甚至連業者期待的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也恐怕因此觸礁。
臺灣“中國科技大學”商學院院長董瑞斌認為,兩岸金融監理平臺早于服務貿易協議就已經存在,兩岸金融與服務貿易協議原本就不應該連結,應該分開來看。
董瑞斌指出,從首次金證會、金銀三會與首次金保會分別在去年1月、4月及10月召開,所取得的共識卻因為納入服務貿易協議而至今毫無進展。
兩岸金融想要合作與爭取的項目、議題,業者爭取多次、外界頻繁討論,內容早已公開,董瑞斌直指,根本沒有黑箱作業可言。
臺灣政治大學金融系教授殷乃平則指出,兩岸金融往來原先就建立在備忘錄 (MOU)上,由于去年兩岸“金融三會”所談的內容寫入服貿,才使得開放停擺,他建議應該回歸MOU,思考如何取得突破。
兩岸金融監理平臺主要目的是加強兩岸金融的監理,再追求兩岸金融合作,是先于服務貿易協議的機制,實不該因服務貿易協議卡關而停擺。
[責任編輯:馬一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