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貧瘠小漁村到兩岸新家園——大陸首個臺商投資區廈門海滄迎來25周年
“25年前,海滄還是廈門島西面一個貧瘠的漁村,祖祖輩輩靠打漁為生。如果不是設立臺商投資區,可能我現在還在‘討小海’。”在海滄長大的鄭金泉現在已是廈門海澳集團的董事長。
5月20日,廈門海滄臺商投資區迎來25歲生日。歷經25年的發展,海滄從閩南偏僻的小漁村發展為“百姓富、生態美”的兩岸新家園,人均地區生產總值、人均工業產值、人均財政收入福建省第一。因臺而設、因臺而興。對許多臺商而言,海滄已經成為他們難以割舍的第二故鄉。
“投資環境許多方面不輸臺灣”
陳秀雄是第一批來海滄的臺商之一,1989年他來到海滄時,臺商投資區才剛剛成立,如今廈門正新輪胎已由初始投資的2000萬美元,追加到1億美元。廈門正新輪胎的年產值占到整個正新集團的45%,遠遠高過臺灣的工廠。
1998年,臺商陳信仲在海滄投資建設了日月谷溫泉度假村。短短十幾年,日月谷已經接待了海內外游客近400萬人次。“海滄投資環境許多方面都不輸給臺灣。”陳信仲說,政府對投資者很關照,有事情、有困難,都可以找政府。
據海滄區委臺辦主任張紹華介紹,海滄為臺商提供了貼心服務,臺胞子女上學可以隨意擇校,在長庚醫院看病可以享受到臺灣健保,良好的投資環境讓臺商在海滄有家的感覺。
據海滄臺商投資區管委會主任李偉華介紹,海滄實際利用臺資約占全區利用外資的五成,產值占全區工業產值的四成。截至目前,累計引進臺企200多家,正新海燕、明達塑膠、大陸首家臺資醫院長庚醫院等一批臺資項目落戶海滄。
海滄的臺資企業正從最初的石化、電子等傳統制造業向新興服務業等第三產業轉變。李偉華說,將深化兩岸產業鏈高端領域合作,打造港鐵物流及臨港產業、信息消費和數字化產業、生物醫藥產業等六大千億產業集群。
參政議政搭起溝通平臺
2008年,陳信仲、黃錫斌等5名臺胞首次當選為廈門市的政協委員。臺商就任政協委員,參與大陸民主政治,在臺胞與政府之間搭起溝通的平臺。
“臺商政協委員參政議政,這是一份榮譽,更是一份責任。”陳信仲說,他發現邊檢東渡站設置兩個關卡不合理后提出建議,邊檢站很快將兩個關卡合并成一個,極大地方便了臺胞的出入。
海滄湖畔的自行車系統,也得益于臺商的提議。2013年,臺商李鑒育提出提升公共自行車系統的想法,很快被提交到了海滄城建集團,不到半年,一條綠色寬敞的自行車道就誕生了。
臺胞還參與到海滄區司法系統的建設中。2012年,海滄區人民法院成立了大陸第一個專門的涉臺法庭,并提請任命了包括廈門市前后三任臺商協會會長在內的10人為臺胞陪審員,利用其同鄉、同業的優勢,參與案件調處,化解矛盾。
海滄還在大陸率先設立涉臺海事審判庭,率先聘請臺胞擔任檢察聯絡員。
“臺灣是老家,海滄是新家”
“臺灣是老家,海滄是新家。”許多臺胞都有這樣的感受。他們說,一開始到海滄投資主要是從市場來考慮,只是為了賺錢,現在慢慢地在海滄定居,已經融入這里,有了很強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廈門多威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曾欽照是最早在海滄定居的臺胞之一,20多年前,他在海滄落了腳,現在又擔任了一個特殊的職務——東方高爾夫小區業主委員會主任。“業委會主任職務雖小,自己的家園自己參與管理,無形中增強了我們臺商的歸屬感”。
兩岸義工交流合作工作室是兩岸志愿者的一個平臺。記者看到,公告欄里面志愿活動安排得很滿。在長庚醫院工作的臺胞陳天心每周都會用休息時間做志愿服務。“幫助大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整個人都覺得身心愉悅。”他說。
據海滄區委宣傳部副部長黃曉軍介紹,近年來,兩岸義工交流合作在海滄蓬勃發展,每年參與海滄“臺胞義工志愿行”活動的臺胞達上千人次。
“臺灣與海滄,水乳交融,不可分離。”廈門市委常委、海滄臺商投資區黨工委書記鄭云峰表示,25年來,海滄實現了與臺商發展的“雙贏”,25歲的海滄正邁向成熟,蓄勢待發,將共創兩岸和諧的新局面。
[責任編輯:段雯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