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海協會會長、前任部長陳德銘在北京友誼賓館參加了全國政協中共組的小組討論會。陳德銘一出現,就引起了早已蹲守在此的媒體記者們極大的興趣。
海協會是發展兩岸關系的重要組織,一個月前的“張王會談”,堪稱60多年來兩岸關系發展的重要里程碑。而一年前還擔任商務部長時,陳德銘經常網購、吐槽快遞,在記者圈中擁有好口碑。海協會與商務部這兩重身份引發的熱點話題,自然是記者們“攔部長”最想問的問題。
●南方日報特派記者 雷雨 吳哲 實習生 吳暢
談角色轉變
“過去我是用廣角鏡,現在是用長焦鏡看問題”
南方日報:陳會長,去年3月“兩會”后,您卸任商務部長,擔任海協會會長,至今已滿一年。能不能談一下在海協會工作一年的感受?
陳德銘:當然感受良多了,我從去年3月下旬卸職商務部長,然后到了海協會將近一年。這一年主要是做家庭作業,也就是了解臺灣,一天要看幾份臺灣報紙、兩個臺灣電視臺的節目,了解臺灣的社情民意、經濟,過去我對臺灣的經濟有過一些了解,但是對于臺灣的政治,特別是對臺灣一些政治生態和關系了解很少。所以過去我是用廣角鏡,現在是用長焦鏡看問題。
南方日報:您剛才說做了一年的家庭作業,那么對臺灣有什么新的認識嗎?
陳德銘:應該說我過去對臺灣的經濟略有了解,對臺灣的文化民情以及對臺灣社會結構各個方面缺少了解,重點我是補自己不足的一面。我認為臺灣跟我們大陸在經濟方面有很強的互補性。
談兩岸交流
"習馬會"會不會實現?你得問習主席”
南方日報:上個月舉行了“張王會談”,外界期待兩岸最高領導人的“習馬會”是不是會實現?
陳德銘:這問題你問我還是問習主席呢(笑)。“張王會”是很好的事,因為兩岸的主管事務部門開始有接觸,這對海協會和海基會的會談是一種推動,也會增加一種壓力和動力。我記得張志軍主任好像說過,兩岸一家親,如果在一家的范圍內有條件實現的話,我們樂見其成。
南方日報:“張王會”之后,大家說兩岸的交流進入2.5時代,您在任內會做哪些促進兩岸交流的事情?
陳德銘:我們今年的任務是舉行兩岸第四次會談,我今年先要做的,是按照我們海協會、海基會雙方的約定推進更多的工作,包括貨物貿易協定和爭端解決機制,還有兩會(海協會與海基會)互派辦事機構的問題,也包括航空、環保談判等,也希望能推進。
南方日報:今年兩岸交流會不會增加?您覺得我們兩岸還能在哪些領域繼續開展合作?
陳德銘:國臺辦主任張志軍今年會去訪問臺灣。我們給臺灣服務貿易開放的政策,臺灣地區立法部門還沒有批準。開放的機會先給了香港,我想今后大陸和臺灣之間也會逐步放開。
談自貿區"店多成市",第二個店不會影響第一個店的生意”
南方日報:在上海自貿區之后,廣東也在積極申報自貿區。您如何看待廣東的申報?以及廣東申報自貿區后,如何實現粵港澳更好地共同發展?
陳德銘:上海自貿區建立,在取得一定經驗后,國家層面肯定會批準設立更多的自貿區。如果廣東更多地搞一些自貿區的實驗,我想對香港來說影響還是正面為主。我們有一句話叫做“店多成市”,第二個店不會影響第一個店的生意,而且開多了之后這里就形成一個市場、一個中心,更多的人就來了,每一個店的生意就會越做越大。我認為廣東和香港的關系,尤其是廣州、深圳這兩個大城市以及泛珠區域的繁榮發展,對香港一定會是一個促進作用。
金融危機后,粵港雙方都面臨產業結構調整,都面臨轉型的問題,所以是共同轉而不是單一轉。香港的服務業也很有競爭優勢,隨著區域合作的深化,香港盡量加入這些區域,會越來越有它的優勢。
談外貿 “廣東成立商務廳,統一國內外市場是利好”
南方日報:前幾天廣東成立了商務廳,將國內貿易和外貿部門合二為一。您對此怎么看?
陳德銘:我覺得廣東把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統一起來,有利于廣東省委、省政府更好地統籌管理好兩個市場,因為兩個市場已經結合在一起。作為政府主管這兩個市場的部門,如果分成兩個的話,相互之間的優勢互補比較難做到。
南方日報:您覺得這對廣東進出口貿易會有什么影響?
陳德銘:應該是正面的影響,因為廣東國內市場也很大。
[責任編輯:朱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