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兩岸企業家紫金山峰會正式啟幕。
從2008年9月在江蘇發軔,到今天成為繼“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兩會商談”、“海峽論壇”之后,海峽兩岸又一大主要交流平臺和兩岸工商界、企業家交流合作最重要的載體之一,短短5年,紫金山峰會的成長歷程非同尋常。今年的峰會,雖與過往一脈相承,卻有了更多創新,更多看點,呈現的是全新的“升級版”峰會。
建長效機制,會址永久落戶江蘇
2012年紫金山峰會期間,兩岸企業家共同倡議,建立峰會長效機制,并推舉曾培炎、蕭萬長擔任理事長。
什么是紫金山峰會長效機制?這個新機制是如何誕生的?
今年初,曾培炎應蕭萬長邀請訪臺,與臺灣有關方面進行溝通并達成共識,兩岸分別注冊成立“兩岸企業家峰會”社團,作為紫金山峰會會期之外,推動兩岸企業合作以及進行兩岸經貿策略對話的長效性、常態性最高層次交流平臺,并分別成立常設秘書處。峰會大陸會址永久性落戶南京。
7月11日,大陸方面兩岸企業家峰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成立大會,選舉曾培炎擔任理事長,盛華仁擔任副理事長。10月23日,民政部準予兩岸企業家峰會社團成立登記。與此同時,臺灣方面也成立同名社團,成員基本囊括島內各大企業和重要工商團體負責人,蕭萬長擔任理事長,江丙坤擔任副理事長。
建立峰會長效機制,海峽兩岸工商企業界積極響應,300多位知名企業家、工商團體負責人加盟峰會。
瀏覽這個“大家庭”成員名錄,兩岸工商界、學界等一批“大佬”赫然在列。大陸方面,如中石化集團董事長傅成玉、國家電網公司總經理劉振亞、交通銀行董事長牛錫明、聯想控股董事長柳傳志、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等。特聘顧問包括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敬璉、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原副院長王一鳴、清華大學臺灣研究所所長劉震濤等。
臺灣方面,包括臺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宏碁集團創始人施振榮、宏達電董事長王雪紅、鴻海精密工業公司董事長郭臺銘、臺塑關系企業總裁王文淵等。
名企云集,名人薈萃,紫金山峰會的高端性、權威性可見一斑。
七個產業小組助力合作常態化
紫金山峰會,不僅是智慧的盛宴,也是產業合作的平臺。
“設立兩岸產業合作推進小組是兩岸企業家峰會的一大創新和亮點,將有助于兩岸相關產業深度交流與合作。”兩岸企業家峰會副秘書長、省臺辦主任王榮平說。
7個產業合作小組分別包括宏觀經濟、能源石化裝備、金融、信息家電、成長型和中小企業、文化創意、生物科技與健康照護等。業內人士分析,選擇這7個產業,充分考慮了蘇臺兩地產業互補性和轉型升級的需要。比如,能源石化,大陸產業優勢明顯,臺灣相對緊缺;信息產業,臺灣領先于江蘇;生物醫藥、健康照護等,雙方處在同一起跑線上。
盡管機構成立時間不長,但各產業小組合作意愿強烈,紛紛排出明年的活動安排。華新麗華股份有限公司,是較早進入大陸投資的臺企之一,項目遍及我省蘇南各市,僅在南京就有華新有色、瀚宇彩欣、瀚宇博德等多個投資項目。公司董事長、峰會臺灣理事焦佑倫說,江蘇已成為兩岸經貿合作的火車頭,隨著蘇臺經貿合作的不斷深入,特別是大陸經濟轉型升級步伐的加快,兩岸企業都希望搭建更高層次、更具權威的機制性溝通交流合作的平臺,圍繞市場需要和產業升級,促進雙方企業家的互信,達成默契和共識,更好開拓國際市場。
從“地方級”晉升“最高級”
回望紫金山峰會的發展演變歷程,有權威人士將其分為三個階段,提檔升級如紅線貫穿始終。
2008年下半年,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兩岸經濟都面臨經濟下行的巨大壓力。在這種背景下,蘇臺企業界攜手共謀應對危機、振興民族經濟、打造民族品牌之策,紫金山峰會應運而生。臺北世界貿易中心董事長王志剛表示,“臺灣的優勢在創新,大陸的優勢在效率。效率加創新,其利可斷金。”
不過,峰會從開始創辦直至第三屆,都由省臺辦和南京市主辦,可以說是“地方級”。去年的峰會,主承辦單位35家,中央領導出席,進入兩岸最高層級,成為以兩岸企業家為主體,以匯聚企業家智慧、加強對話交流、深化產業合作為特色的交流合作平臺。
而本屆峰會,打造超越某一個省市、某一個部門的平臺,體現“權威、務實、開放、互動”的特征。兩岸正式進行法人登記,常設辦事機構,峰會進入制度化、法制化運行。
兩岸企業家峰會秘書長魏建國說,2013紫金山峰會將為兩岸企業家建立長期、穩定、務實、有效的合作關系發揮整合作用,促成兩岸同行達成合作協議和共識以及簽署在產業、行業中具有帶動作用的示范性合作項目,并在會后持續跟蹤和推進。
匯聚智慧、對話交流,深化合作,“升級版”紫金山峰會令人期待。
[責任編輯:段雯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