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唐永紅21日在華廣網刊文,解讀《廈門市深化兩岸交流合作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總體方案》。全文內容如下:
根據《國務院關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和國務院批準的《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規劃》有關要求,“為全面推進廈門市深化兩岸交流合作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建設”,2011年12月17日,國務院批準實施《廈門市深化兩岸交流合作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總體方案》(以下簡稱《總體方案》)。《總體方案》明確提出構建“兩岸交流合作先行區”的總體目標,并提出了總體要求、主要任務、配套改革、保障措施和工作機制。這是在中國大陸改革開放與兩岸關系發展新形勢下,中央對廈門經濟特區如何“特”的新的定位與新的支持,也是繼續發揮廈門經濟特區在改革開放與對臺工作中的先行先試作用、在海西建設與兩岸交流合作中的龍頭示范作用的一個重大舉措。
目的與意義解讀
㈠繼續發揮廈門經濟特區在改革開放與對臺工作中的先行先試作用
30年前設立廈門經濟特區的主要目的,是讓其在中國大陸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從封閉經濟向開放經濟轉型過程中發揮先行先試作用,并促進兩岸直接三通與和平統一。建設30年來,廈門經濟特區不僅在經濟社會發展方面取得了歷史性成就,而且作為中國大陸改革、開放與對臺工作的試驗場,在體制改革、對外開放、兩岸交流合作方面取得了先行先試的成效與經驗,為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和對臺工作做出了歷史性的貢獻。
而30年后的今天,無論是中國大陸改革開放發展形勢還是海峽兩岸關系形勢都發生了顯著變化(市場經濟與開放經濟已在整個大陸全面推展開來,兩岸全面直接三通也基本實現),這必然對廈門經濟特區的先行先試帶來新的影響,包括新的機遇與新的挑戰。在大陸改革開放深化發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新形勢下,進一步發揮廈門經濟特區先行先試作用,一方面面臨著新的機遇與挑戰以及諸多制約因素,另一方面依然有其客觀必要性與內容空間。因此,有必要賦予廈門經濟特區以新的使命與定位,以及為完成新使命與定位相應需要的特殊政策措施。
新形勢下,廈門經濟特區首先應遵照胡錦濤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30周年慶祝大會上所做的指示與要求,繼續在體制改革與對外開放中先行先試。但與此同時,由于廈門經濟特區不僅還肩負著促進兩岸和平發展與和平統一的特殊使命,還應按照2008年底“胡六點”指示與精神,繼續在兩岸交流合作中先行先試。而且,廈門經濟特區還面臨著其他經濟特區不一樣的發展條件、發展環境。因此,新形勢下,賦予廈門經濟特區的定位、模式與政策應有其特殊性與特色。
特別是,在大陸改革開放深化發展與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新形勢下,應創新廈門經濟特區模式,將體制改革、對外開放與對臺工作三方面的先行先試目標任務統一起來,整合構建起一個有助于深化改革開放、推動區域(兩岸)合作、促進祖國統一的平臺,并形成新形勢下廈門經濟特區的發展新優勢,特別是體制機
制優勢與開放政策優勢,從而在有助于廈門經濟特區實現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的同時,也有助于進一步發揮廈門經濟特區在體制改革、對外開放與對臺工作方面的先行先試作用。
因此,《總體方案》在“總體要求”之“指導思想”中明確提出要繼續發揮廈門經濟特區的先行先試作用,要求“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以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以深化改革開放為動力,進一步發揮國家賦予廈門經濟特區在改革開放和兩岸交流合作中的“窗口”、“試驗田”和“排頭兵”作用,為推動兩岸交流合作向更廣范圍、更大規模、更高層次邁進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為全國深化改革開放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發揮積極的示范帶動作用”。
進而,《總體方案》在“總體要求”之“主要目標”中明確提出廈門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目標是構建“兩岸交流合作先行區”,要求“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推動兩岸交流合作、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總體戰略部署,在推動科學發展和深化兩岸交流合作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率先試驗,創新體制機制,以配套推進區域合作、行政管理、對外開放等支撐體系建設為基礎,構建兩岸交流合作先行區”。并明確要求從四個方面構建“兩岸交流合作先行區”:“通過促進兩岸產業深度對接,促進生產要素進一步融合,形成兩岸經貿合作最緊密區域;通過推動文化以及科技、教育、衛生、體育等全方位、多層次的交流合作,形成兩岸文化交流最活躍平臺;通過完善兩岸直接‘三通’(通商、通航、通郵)基礎條件,提升對臺開放合作整體功能,形成兩岸直接往來最便捷通道;通過完善新型高效的社會管理體系,優化保護和服務臺胞正當權益的法制政策環境,形成兩岸同胞融合最溫馨家園”。
㈡繼續發揮廈門經濟特區在海西建設與兩岸交流合作中的龍頭示范作用
國家發改委12月21日印發通知,要求“認真落實《方案》提出的各項改革措施,積極推進廈門市深化兩岸交流合作綜合配套改革試驗,更好地發揮廈門市在海峽西岸經濟區改革發展中的龍頭作用,促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為全國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提供經驗與示范”。
眾所周知,海西戰略不僅是一個地方經濟開發戰略,更希望通過海西建設推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與兩岸關系和平發展。自2009年從地方戰略上升為中央戰略以來,海西戰略實踐層面上主要在平潭以建設平潭綜合實驗區為主要抓手。平潭作為一個待開發開放的欠發達地區,在海西建設中的確是要開發開放的,但平潭因其在改革開放與現代化建設以及兩岸交流合作中的基礎條件有限,區位條件更不佳,5-10年內顯然不足以作為海西建設與對臺工作的龍頭,既難以帶動海西發展,也難以有效發揮對臺作用。
而以閩南地區乃至海西地區為腹地、具有較好區位條件與對臺優勢的廈門經濟特區在30年來的改革開放與現代化建設以及兩岸交流合作中已經具備了較好的基礎條件,比較有條件盡快帶動海西地區的建設與發展,并進一步發揮對臺作用。因此,為抓住機會,加快海西建設,實現海西戰略目標,有必要在啟動平潭綜合實驗區建設的同時,“全面推進廈門市深化兩岸交流合作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建設”,繼續發揮廈門經濟特區在海西建設與兩岸交流合作中的龍頭示范作用。
因此,在《國務院關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2009年5月)和《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規劃》(2011年3月)的基礎上,繼2011年11月18日批復《平潭綜合實驗區總體發展規劃》,國務院2011年12月17日也批準實施《廈門市深化兩岸交流合作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總體方案》。這是黨中央和國務院具體落實并支持海西建設的又一個重大舉措,在一定意義上反映出黨中央和國務院對如何充分利用海西的既有條件特別是如何充分發揮以廈門經濟特區為中心的閩南地區的對臺優勢與作用,以更好加快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的全面性思考。
[責任編輯:段方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