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成都10月25日電(記者李寒芳 苑堅)“以電子書領域為例,兩岸可以借由學習中文的熱潮拓展‘孔夫子商機’,將‘中國制造’提升至‘中國標準’,開創兩岸產業進軍全球市場的新格局。”臺灣資訊工業策進會資訊市場情報中心所長詹文男25日在成都表示。
由海峽兩岸關系研究中心與臺灣中華經濟研究院共同舉辦的2009年度兩岸關系研討會,25日上午在四川成都舉行。與會人士就兩岸電子、新能源、高新技術、傳統產業等領域的合作各抒己見。
詹文男列舉的“一本電子書引發的兩岸合作商機”還包括:強化產業供應鏈體系,共同投入先進材料技術發展,進而兩岸一起“走出去”建立兩岸信息服務產業供應鏈體系,通過軟件合作提升硬件產品的全球市場競爭力等。
2008年,臺灣方面提出了兩岸產業“搭橋專案”,以期推動兩岸建立產業合作平臺。臺灣政治大學經濟系教授林祖嘉認為,無線城市、LED照明以及零售、供應鏈、農產品物流都是兩岸企業界可以“搭橋”的領域。
林祖嘉說,得益于語言和風俗習慣的一致,未來服務業是臺商拓展大陸市場的最大機遇。他描繪的合作藍圖包括:電信方面實現兩岸網內互打免費,共同打造文化創意產業,實現健康保險與社會保險的對接……
“服務業和新興戰略性產業是未來兩個值得關注的合作方向。”中國科技發展戰略研究員徐昆明表示,兩岸應在金融、物流、管理以及生產性服務業等方面加深兩岸合作,并共同加大對新興戰略性產業的核心技術創新投入,以盡早將技術轉化為生產能力。
為期兩天的本次研討會主題為“促進兩岸產業與經濟交流合作”,共有160余位兩岸產業界人士和專家學者與會。
[責任編輯:宿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