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5月13日訊 5月12日,南京大學建校110周年系列活動之“互融、合作、共進——兩岸中學校長論壇”在南京召開。論壇以“我們需要怎樣的教育”為主題,吸引了兩岸130余所知名中學的校長、100多位大學老師和大學生,他們圍繞如何實現中學教育與大學教育的有效銜接,如何推動中學和大學教育教學的協同改革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大學與中學的阻隔之痛
南開中學馬躍美校長認為,目前不少中學生升入大學后不適應大學生活,出現厭學、迷茫等消極現象,而中學教育與大學教育的銜接不夠正是導致這類現象產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包頭市第九中學陳超峰校長也認為大學教育和中學教育中存在的差異,如教學目的、學習過程、學習方式以及考核方式等的不同,使得許多中學生在升入大學后有諸多不適應。基于此,陳校長指出:中學教育應主動實現與大學教育的有效銜接。
大學與中學要銜接什么?
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學教授吳培亨認為,怎樣辦好教育、做好高等教育與基礎教育的接軌工作,關鍵是大學和中學要有共同的認識和理念,并在不同的層面做出共同努力。吳院士指出培養學生最重要的三個方面是:教會學生如何做人,給予學生堅實的學術基礎,讓學生不斷充實自己。同時,中學和大學應鼓勵學生自由發展和思考,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營造適合學生全面發展的氛圍。
具體到教育教學工作,北京市一零一中學副校長程翔表達了這樣的希望:研究型大學與優質高中在課程上具有延續關系,大學可以接受部分優質高中的學生到大學上課,大學教師也可以深入中學授課,實現課程打通、學生打通、教師打通,在大學和優質高中之間架設一道橋梁,為優秀人才的培養開辟一條有效的途徑。
大學與中學怎么銜接?
山西大學附中楊素珍校長提出,要實現我國知名大學與中學教育的銜接,首先要發揮大學的課程資源優勢,由知名專家、教授為高中學校開發滿足優勢潛能學生發展的高級課程平臺;同時,鑒于我國高考評價制度的局限性,大學有必要創新性地建立個性化的選拔機制,形成與高級課程對接的評價系統,構建有利于各類優秀學生自主發展的激勵機制。
對于如何實現中學和大學的有效銜接,臺灣在教育改革中不斷嘗試,已取得了不錯的效果。臺中市天主教私立衛道高級中學陳秋敏校長分享了該校的實踐經驗和她的觀點。臺灣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生物科技專業與衛道高中開展了課程合作,大學教授到高中開設部分課程,高中教授接受大學培訓,共同研發教學計劃,有效實現了中學與大學的連接。陳校長特別強調,臺灣越來越重視彈性和多元化的教學,鼓勵大學與中學合作,并對通過審查的學校計劃給予資助。她也指出,教育改革過程雖然艱苦,耗時較長,但是經過政府、社會、學校的不斷努力,成果仍是可喜的。
中學教育與大學教育之間的有效銜接是中國教育改革中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也是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中亟需解決的問題。南京大學陳駿校長提出,要把本科教學作為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基礎工程,要“辦中國最好的本科教育”,南大從2009年開始啟動以“三三制人才培養模式”為突破口的本科教育改革。他希望在中學與大學更加緊密結合的教育土壤上,能夠涌現出一批優秀的教育家,尤其是具有世界眼光,又具有21世紀中國特色的教育改革家。(通訊員 黃麗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