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經營管理關鍵靠什么?相信大多數人回答靠制度。而在荊州,有這樣一家企業負責人,她在經營管理過程中,更加注重發揮中華傳統文化的作用,更加關注員工的內心,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員工素質,全體員工以廠為家,以廠為榮。她就是荊州市臺資企業——慶洋機械有限公司總經理廖美貞女士。
廖女士是臺灣臺中人,2001年12月來到荊州,投資開辦了這家專業生產汽車十字節產品的臺灣獨資企業。11年來,在她的精心經營下,目前公司職工人數已經達到61人,產品遠銷東南亞、美洲、南美洲、非洲等50多個國家。
以德為先,教育員工做有“德”之人
走進慶洋公司的大門,隨處可見不少具有哲理性的標語和警句名言,“你客氣,我客氣,大家都和氣”、“做事擔當要勇敢,做人相處要謙虛”、“抱怨的人很少成功,成功的人很少抱怨”、“將心比心,大家會親”……。這些標語,對于調節員工的心理壓力,熏陶員工的情操,緩解可能發生的矛盾,具有積極的意義。
“今天,我給大家講的是,《孝經》天子章第二。子曰: 愛親者,不敢惡于人;敬親者,不敢慢于人。他的意思是,能夠親愛自己父母的人,就不會厭惡別人的父母;能夠尊敬自己父母的人,也不會怠慢別人的父母。” 這是公司每周一全體員工在一起召開朝會的情景,朝會的內容除了工作總結、點評之外,更重要的內容,就是進行員工的德行教育。德行教育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11年來,這種朝會制度一直保持著,廖女士秉著有傳統文化教育的延續的理念,堅信只有首先培養了德行,其次才能培養員工的技能,她鼓勵員工自己上臺講課,將感悟的人生哲理與其他同事分享。
廖女士每年都拿出幾萬元資金,印制了《弟子規》、《福德正神正經》等中華傳統典籍,一部分放在員工圖書室供大家閱讀,另一部分就贈送給身邊的人,她這種傳承中華民族文化的行為受到了不少人士的贊賞。而結果也恰恰驗證了她這一做法的正確性,廠里許多員工都是從她建廠初期就一路跟隨她,與企業共成長、共進步的,財務部的周會計就是其中一個,她說:“我跟隨廖女士從建廠時一直干到現在,在這里我不僅取得了工作上的進步,更懂得了不少人生哲理,這些寶貴的收獲讓我懂得了感恩,懂得了包容,懂得了奉獻。”
以身示范,感化員工做行“善”之人
廖女士特別強調公司上下級關系的溝通與融洽,同時強調員工與人為善,善良和睦,從創辦企業開始,她就更是身體力行給員工做出了榜樣。為了建立和諧的企業環境,她從來不因為自己是老板就高高在上,而是把所有的員工當作與自己平等地位的同事來看待,要求員工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做到,自己不做的事情,也從來不要員工做。每當員工取得進步時,她會表演他們,鼓勵他們;而當員工遇到困難時,她常常會拍拍他們的肩膀,安慰他們,開導他們。這些從內心里發出來的關懷,讓大家感覺進了廠就像是回到了家,廠里上上下下都像兄弟姐妹一樣愉快的相處。
去年,公司一名質檢員的父親去世了,當時遠在臺灣的廖女士得知這一消息后,立即安排廠長帶著慰問金前去看望,還專程從臺灣打來電話安慰這位質檢員,她的這一舉動深深的感動了公司的每一名員工,大家都說廖女士不是家人卻更勝家人。在公司,不管是新員工,還是老員工,生日時她都會派人送上生日蛋糕;不管是管理人員,還是普通工人,家里有紅白喜事的,她不僅要給假期,還另外有紅包相送;不管是員工本人,還是員工家屬,生病住院的,她會派人帶著慰問金上門看望;逢旅游季節,她每年都會組織員工到外地休假旅游一次。人性化的管理,使員工們在這樣一個關系融洽、環境舒服、溝通順暢的環境中工作,都倍感高興。
廖女士還積極參與公益活動,在汶川地震、印尼海嘯中,她個人帶頭捐款2萬元,在臺灣,她長期捐助了5名貧困學生。雖然她有不少善舉,但她從來都不宣傳,總是默默無聞的做著這些好事,每當別人問起時,她也只是一帶而過。她的這些細微末節、潛移默化的善舉,也感化了身邊的員工,大家不僅能夠主動幫助身邊的同事們,而且還積極參加社會上的獻血、捐款活動。
小處著手,培養員工做崇“儉”之人
在公司辦公室,有這樣一個細節:一張辦公用紙,不僅正面、反面都要使用,而且連邊角也要充分利用。工廠廠長李正玉說:“我來到這里工作7年,老板身上有很多好的習慣,大家跟老板在一起,久而久之也形成了這種節約的習慣,我們不是說為老板節約,而是我們自己也非常愿意這樣做。”廖女士持續多年的習慣養成,讓節水節電、愛護花草,成為了全體員工一致的自覺行動。
在市面上,許多人都習慣使用一次性的餐具和水杯,廖女士卻給每一位員工發放重復使用的餐具,不允許員工使用一次性的杯子、筷子,她說:“每年有太多的竹子和樹要被砍掉,重復使用的用品不僅非常環保,而且可以節約大量的公共資源,不像一次性用品,用了污染環境,又浪費國家資源。”對于公司這種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要求,公司的員工給予了充分的理解和遵守,大家將保護環境、節約資源,具體落實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并從點滴做起。
這位來自寶島臺灣的投資者,用她“傳承傳統、以德治廠”的管理之道,感動著公司同仁,更以一衣同胞、血濃于水的優勢,演繹了一個外來投資的成功佳話。(中國臺灣網荊州市臺辦通訊員 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