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武會友 冀臺武術交流會在臺北舉行
中新社臺北5月13日電 (記者 劉雙雙 劉舒凌)首屆冀臺傳統武術交流大會13日在臺北市劍潭活動中心登場,來自大陸的二十位武術名家與臺灣各大武術協會、團體代表切磋武技,以武會友。
中國傳統武術歷史悠久,歷數千年演進,集合眾多門派。燕趙大地——河北被稱為世界武術之都,霍元甲、王子平等武術名家均出自這一地區。據介紹,全中國的拳種門派約129種,其中河北就有超過70種,列首位。
“武術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文化遺產,是威而不蠻、獨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奇特文化。具備仁義道德的武者,才是真正的武林中人。”河北省傳統武術文化聯合會會長、武派太極第六代傳人丁新民說,期望通過兩岸武術界的交流、切磋,不斷豐富這一優秀文化的內涵,讓其精髓在兩岸傳承,共同把這一民族瑰寶推向世界。
太極刀、八極拳、螳螂拳、形意五行拳、虎鶴雙形……兩岸名家當天輪番登場、展示各派精髓。65歲的丁新民壓軸演示武氏太極的“一時短打”,既有太極拳溫柔綿軟的神形,又節奏分明,閃展騰挪間有明顯的攻防技巧。
46歲的李俊輝是臺灣螳螂拳專家施正忠的徒弟,曾拿下釜山東亞運動會南拳銀牌、羅馬世界杯武術南拳金牌。習武已有30年,李俊輝為參透螳螂拳之精髓,5年前專程赴山東煙臺拜師取經。“到了那里我才知道,過去所學只是形,真正的境界在于內在之功力。”
第一次到臺灣的馬玉壘系2015年東亞武術交流會“最佳功夫獎”得主,當天演示了一套武氏太極拳。在切磋與觀摩中,馬玉壘發現,臺灣習武者展示的動作古樸,一招一式有板有眼;大陸的武術通過這些年的發展,在速度、勁力上可能要提高一些。
來自臺灣少林長拳門騰躍武館、9歲的林韋辰是當天“比武”中最小的選手。習武不過一年半,但小選手現場揮舞著短刀剛勁有力、張弛有度。“雖然練功很苦,但我喜歡武術。”
中華全球洪門聯盟總會會長劉會進表示,兩岸武術同根同宗,臺灣武術的根在大陸,是鄭成功時代帶入寶島傳承的。兩岸年輕一代武術選手應多接觸、多交流,增進了解,共促兩岸和平發展。
除了武藝交流,冀臺兩地的武林高手也圍繞各門派拳術特點進行了深入探討。河北省傳統武術文化聯合會與臺灣武術團體簽訂長期交流協議,將共同傳承和發揚中華武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