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蘭州8月10日電 (李雷雷)第三屆“海峽兩岸文化遺產友好使者研習營”9日在蘭州大學閉幕,在15天的行程中,海峽兩岸15所高校近50名師生攜手行走近3000公里行程,共同參訪絲綢之路歷史文化遺產、體驗少數民族風情、參加世界遺產志愿服務、交流青年志愿服務理念。
蘭州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院長郁剛介紹,今年首次在海峽兩岸文化遺產友好使者研習營中設立獎學金,表彰兩岸青少年營員在沿途考察調研、志愿服務、創意設計等環節中的表現,并希望透過這一互動環節,增加兩岸青少年的互動交流。
今年首次在海峽兩岸文化遺產友好使者研習營中設立獎學金,圖為活動組織方為10位研習營營員頒獎。 李雷雷 攝
“兩岸營員這一次不僅僅是簡單的參觀、訪問活動,大家在莫高窟擔任一日志愿者助理,在裕固族社區開展民族文化教育課程,在七彩丹霞景區拍攝創意圖片,在青城古鎮設計彩繪宣傳海報等行動、服務讓學習的氛圍更濃,也讓兩岸青少年更好地了解彼此所想。”郁剛說。
臺灣成功大學的丁浩庭第一次來祖國西北參訪,他說,“文化遺產研習營對我而言更有意義,不僅僅是參觀、體驗這些歷史文化景觀,更在青年人共同的創意和服務行動中得到更深入的啟發,得知有許多共同的文化值得我們共同傳承。”
此次研習營的學生隊長、武漢大學學生王琳說:“甘肅是絲綢之路文化遺產分布最豐富的區域之一,我們把這些歷史文化遺產作為兩岸青少年共同學習的素材,有助于我們理解共同的歷史背景和價值觀。”
據了解,“海峽兩岸文化遺產友好使者研習營”活動由蘭州大學港澳臺辦公室、蘭州大學歷史文化學院主辦,文化行者管理委員會承辦,于每年暑期邀請兩岸青少年代表共同訪問絲綢之路歷史文化遺跡,并在沿線社區和景區開展專題學習和志愿服務活動。相比往年,今年第三屆活動進一步擴大了臺灣地區志愿者的參與規模,除了兩岸15所高校大學生營員參與以外,還有5所中學參與其中。(完)
[責任編輯:趙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