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日晚間,第四屆兩岸族韻喜福匯暨兩岸少數民族大聯歡演出活動在中國文化大學舉行,兩岸少數民族青年同臺演出。圖為中國文化大學舞蹈系同學表演阿美族豐年祭舞。(中國臺灣網 普燕 攝)
中國臺灣網11月4日臺北訊(記者 普燕) 3日晚間,第四屆兩岸族韻喜福匯暨兩岸少數民族大聯歡活動,在臺北中國文化大學舉行了此次臺灣行中最盛大的一場聯歡晚會。
晚會以“民族風 兩岸情”為主題,北京舞蹈學院和中央民族大學舞蹈學院、音樂學院的同學,與中國文化大學舞蹈系和原薪社同學聯合舉辦了一場以少數民族文化為主的文藝匯演。大陸的同學們帶來了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侗族、朝鮮族、傣族等6個大陸特色鮮明的少數民族歌舞,充分展示了大陸豐富、多元的少數民族文化特色和優秀的文化傳承。中國文化大學舞蹈系和原薪社的同學們通過阿美族豐年祭等舞蹈節目,反映出臺灣少數民族風俗及熱情、質樸的民族特質。
北京舞蹈學院曾榮獲國家舞蹈大賽金獎的保留節目、古典舞《梁祝》也亮相當晚舞臺,表演者是曾多次榮獲國家舞蹈大賽金獎的優秀舞者,其精湛的技藝和精彩的演出,代表了大陸舞蹈藝術的較高水準,贏得了全場最持續熱烈的掌聲。
當晚,被譽為阿美族歌后的林照玉女士也前來助陣,獻唱了阿美族情歌《依娜阿瑪澳》,并以一曲韓紅的《天路》,致敬兩岸少數民族文化交流。
記者在現場看到,當晚的演出受到學校師生們的高度歡迎,開場前半小時,近千人的演藝廳已座無虛席。晚會同時還吸引了華崗藝校等周圍院校師生,以及當地大批民眾前來觀看。現年38歲的陳女士早年畢業于中國文化大學舞蹈系,特別鐘情大陸少數民族文化和舞蹈,半個月前得知演出消息后就“一直非常期待”,她說,“每一個民族都有著不同特質,表現出大陸豐富的風俗人文,非常精彩”。
“蒙古族馬頭琴的演奏,讓人有身處大草原的感覺”,來自華崗藝校的鄭老師執教藝術系,她在開場前一小時就進場“占座”了,“怕錯過最佳觀賞席”。她說,平時很少有機會看到這樣的演出,“希望以后能多一些這樣活動到臺灣來”。
據悉,作為擁有最多藝術科系的臺灣高校之一,中國文化大學近年來與大陸少數民族院校交流頻繁,目前已與中央民族大學,西北民族大學等院校結成姐妹院校。中國文化大學校長李天任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以少數民族文化為主的交流演出,“可以讓(島內)學生老師了解到民族藝術上的差異,也可以接觸到平時不容易看到的少數民族表演,擴大了視野,增長了見識,能幫助大家更進一步去探索民族文化傳統的傳承和發揚。”
本次參訪團團長、北京市臺灣同胞聯誼會副會長陳子云表示,當晚少數民族演員身上“展現出來的是本民族最經典的文化元素和文化符號”,舉辦“民族風 兩岸情”主題的兩岸少數民族交流活動,“體現出兩岸民族大家庭的繁榮和多元性,讓更多的民族在這個舞臺上展現本民族的風采,從而形成民族多元化交融。”
陳子云說,“希望透過兩岸少數民族青年同臺演出,了解彼此的民族文化和地域風情,擴大交流,增進友誼。”
至此,2015年兩岸族韻喜福匯暨兩岸少數民族大聯歡活動圓滿落下帷幕。此前,參訪團曾到訪臺灣少數民族聚集的屏東美和科技大學,以及臺東布農族部落,與當地少數民族同胞舉行交流演出。并探訪了臺灣多個少數民族文化村,深入了解當地少數民族文化。
據介紹,“兩岸族韻喜福匯”是北京市臺灣同胞聯誼會主辦的兩岸文化交流品牌欄目,旨在通過富有傳統民族特色的藝術表演、交流參訪等形式,為兩岸少數民族同胞搭建溝通交流平臺,增進京臺兩地少數民族青年情誼,夯實兩岸同胞感情基礎,共同探討和傳承中華民族文化。目前,活動已在京臺兩地成功舉辦過三屆,曾榮獲北京市委市政府頒發的第七屆少數民族團結進步獎。(完)
[責任編輯:段雯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