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五月十六日,是瓷都福建德化“窯神”的誕辰之日,瓷都人都要在祖龍宮舉行盛大奉祀活動。王雙季 攝
6月27日,位于瓷都福建德化龍潯鎮寶美村境內的祖龍宮鑼鼓喧天,熱鬧非凡,這里正隆重舉行一年一度的祭窯神活動。
來自寶島臺灣中華陶藝協會的邱文星、賴智明等與本地陶瓷藝人一起帶上祭品共祭窯神,表達了對陶瓷創新精神的崇敬之情,也見證了德化和臺灣兩地深遠的陶瓷文化淵源。
一年一祭 供品為陶瓷新作
祖龍宮,始建于唐末宋初,供奉著對德化窯窯爐的改建起了決定性作用的窯工林炳。德化陶瓷創新精神化身、窯坊公——林炳,這位曾經的拱窯師傅,成功地將小窯拱成大窯,為德化陶瓷業的發展作出了重大的貢獻,后來瓷都人把他奉為窯神——窯坊公。
每逢農歷五月十六日窯坊公誕辰之日,瓷都家鄉人都要在祖龍宮舉行盛大奉祀活動。 然而,參與奉祀的不是一般的善男信女,而是那些從事陶瓷業的老板們;他們奉祀的供品也不是人們常見的雞、豬、羊之類的美味佳肴,而是陶瓷廠新開發并獲得訂單的產品,或是陶瓷藝人新創作并獲獎的藝術品。一則紀念林炳為光大瓷業所作的巨大貢獻,二則祈愿自己在來年的陶瓷生產制作中能夠順利如意。
臺陶瓷產地也祭“窯神”
遠在海峽彼岸的臺灣,特別是在臺灣著名的陶瓷產地鶯歌鎮,也有奉祀“窯神”的習俗。“這種活動對進一步弘揚陶瓷文化、繼承創新精神很有好處,我們后輩能在這種精神的激勵下尋找到創作的靈感。”臺商邱文星如是說,他幾乎每個月都來朝拜一次,為的就是能在古人這種傳統的精神陶冶下,能創作出更多的陶瓷新品,銷往寶島臺灣。
此前,鶯歌鎮原鎮長許元和一行三人來廈門參加海峽論壇,聽說德化有敬奉“窯神”的習俗,就特地趕來德化,在祖龍宮窯神前朝拜一番。還表示以后將經常來德化參加這樣的祭祀活動,并建立交流合作常態機制,增進兩地陶瓷文化交流與住來。
“窯神”的美麗傳說
據記載,關于林炳建成大型窯爐,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
傳說林炳在進行窯爐改革時,曾經歷了無數次的失敗,高溫窯火一沖便塌頂,屢試屢敗,他非常苦惱。有一次,在再次倒塌的窯爐旁邊,林炳疲勞得不覺昏昏睡去。睡夢中,他看到一位仙女翩翩而至,在他面前解開衣襟,對他示意地指一指敗窯,又指一指自己的乳房,然后隱沒在云霧之中。
林炳醒來,細想玄女指點突然有所領悟,于是將窯房砌成乳房樣的圓拱形大窯,兩旁再砌小奶窯(亦稱獅耳)護住主窯房,這樣燒窯時就不再塌頂了,而且燒成的瓷器質優量多了 。
后來,林炳又利用山坡地形,把幾個窯房串連起來,這樣既能充分利用熱能,增加產量,又能使窯體更加牢固,也為此后演變發展成龍窯(亦稱蛇目窯)奠定了基礎。
傳說的真偽已無從考證,但可以確信的是林炳首創的大窯爐在當時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林炳因此被朝廷敕封為“燒成革新先行”的稱號,而那位指點林炳的仙女,也被敕封為“玄女夫人”。一時間,林炳的大名廣為傳播,各地紛紛學習他的建窯技藝。在當時泉州知府的授權下,德化開辦了第一所瓷庠,類似于今天的陶瓷學校,由林炳親自到瓷庠傳授技藝,現場指導。
當年的瓷庠就是現在的祖龍宮,這座不甚起眼的小瓷庠,影響了近千年來中國乃至世界的瓷業發展。據日本有關陶瓷文獻記載,宋代有一個叫加藤四郎的日本人來德化學陶藝,將砌雞籠窯的技術帶回日本,砌成“德化窯”,并尊奉林炳為“陶祖神”。
[責任編輯:薛白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