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4年年會圓滿閉幕
7月12日,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4年年會圓滿閉幕。本報記者 周元杰 攝
7月12日下午,以“改革驅動,全球攜手,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政府、企業、公眾:綠色發展的制度架構和路徑選擇”為主題的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4年年會圓滿閉幕,年會發布了《2014貴陽共識》。
聯合國副秘書長阿希姆·施泰納發來視頻講話,英國前副首相約翰·普雷斯科特,省委副書記、省長陳敏爾,省政協主席王富玉,省委副書記李軍等出席會議,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秘書長、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主席章新勝主持會議。
《2014貴陽共識》提出,建設生態文明關系到每一個人的福祉,各利益攸關方必須共同努力;建設生態文明不僅是人類共同的責任,而且孕育著前所未有的歷史性機遇;必須全面推進改革創新,只有改革創新才能抓住百年不遇的歷史性發展機遇;改革的目標是推動創新,唯有創新,才能找到經濟發展與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生態同時并舉的路徑;必須促進全球攜手,只有各國共同努力,才能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
年會期間,聯合國相關機構及國際組織、國家有關部委負責人,知名專家學者和大學校長,部分省(市、區)負責人,著名企業家,媒體負責人等2000余名海內外嘉賓,圍繞年會主題,舉辦了40場主題論壇,從經濟、社會、人文、歷史、教育等不同學科視角展開深入交流和探討,取得了許多開創性、前瞻性、引領性成果。
與會者一致認為,人類與自然共同組成地球家園。人類是自然孕育的精華,自然是人類生存的環境。人類與自然的友好和諧相處,是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人與自然的關系應該是平等的,人類理應給予自然足夠的關懷和尊重;人與自然的關系是相互依存的,人類不能一味索取資源、消耗環境質量,而應給予足夠的休養生息,實現永續利用和永續發展。人與自然的關系是永恒的話題,生態文明建設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永遠行進在路上。保證我們的子孫后代獲得足夠的資源、享受良好的環境,是當代義不容辭的責任。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新在生產方式、新在消費模式,更新在科學技術、新在體制機制。必須堅持經濟發展與生態建設的平衡,堅持環境保護與生態修復的平衡,堅持控制污染與節約資源的平衡,堅持明確各自責任與加強合作的平衡,維護全球生態安全,共同建設天藍、地綠、水凈的宜居美麗家園。
與會者呼吁,生態文明建設關系全人類的福祉和未來,也孕育著世界發展的歷史性機遇。聯合國正在制定2015后發展議程和可持續發展目標,這將為生態文明國際合作注入新動力。各方應以對人類共同負責和人類間相互包容的精神,秉持平等、互助、合作、共贏的宗旨,以改革促創新,以創新引領綠色產業、綠色城市和綠色消費的發展,實現各國共同綠色發展,攜手邁向生態文明新時代。
閉幕會上,北京大學黨委書記朱善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戰略規劃編制局助理總干事漢斯·道維勒、臺灣中華文化總會會長劉兆玄、北京東方園林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何巧女發表演講。巴西最高法院大法官安東尼奧·本杰明,C3能源副總裁詹姆斯·康諾頓,哈佛大學發展經濟學教授、哈佛亞洲研究中心前主任德懷特·帕金斯,中國科協副主席、書記處書記陳章良,北京上海高鐵集團總裁徐海峰圍繞“全球經濟綠色轉型的機遇”主題進行討論發言。
省委常委,省人大常委會、省政府、省政協、省法院、省檢察院、省軍區、省武警總隊領導同志出席會議。參加閉幕會的還有:中央國家機關、有關國際機構和組織、聯合國有關機構、有關國際組織、兄弟省(區、市)負責人,國內外部分城市負責人和知名專家、企業家、大學校長和媒體負責人。(李凱 楊惠 陳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