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臺商子女學校師生在川體驗天府文化魅力
中國臺灣網3月1日訊 近日,上海臺商子女學校師生30人前往四川開展以“兩岸學子蜀中攜手 體驗天府文化魅力”為主題的研學活動。此次活動由海協會主辦,四川省臺辦承辦,成都市臺辦、綿陽市臺辦、眉山市臺辦協辦,旨在推動兩岸學子交往交流交融,增進兩岸一家親情誼,共同體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李白故里少年行 莘莘學子詩百篇
20日,在江油市高新區,兩岸學子們先后走進中華醬文化博覽園、四川未來之鷹航空科技公司,看展覽親體驗,在醬制作工藝流程中學子們駐足觀摩、體驗嘗試,感受傳統醬文化的魅力;在航空科技館,學子們聆聽國家現代航空科學技術發展成就,體驗日新月異的科技給經濟社會生活帶來的可喜變化,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認同感。
21日,在李白紀念館,兩岸學子們身著唐裝,向李白雕像行拜謁禮,并繞雕像一周瞻仰。“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學子們一邊朗誦李白的精美詩句,一邊聆聽李白的生平事跡,了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不平凡的一生。在歸來閣得知兩處場館由臺灣文人蔡肇祺先生及其學生捐資修建而成時,他們紛紛表示要繼承和發揚蔡肇祺先生的精神,多參與兩岸文化交流合作,傳播好李白文化、傳承好中華文化。
拜謁詩仙李白(圖片來源:四川省臺辦)
活動現場,上海臺商子女學校學生蔡瑞新說:“兩天的研學感觸很深,既體驗中華傳統文化又參與航空模擬項目,感受到李白故里江油濃厚的文化底蘊和科技魅力。”她現場提筆,寫下“兩岸同心”的書法,并捐贈給江油市李白紀念館。
祈福七曲山 勵志兩彈城
21日,在綿陽梓潼舉辦的研學活動開營儀式上,上海臺商子女學校校長呂德鈞表示,“研學師生們來到四川后充分感受到四川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希望此次活動能增進兩岸青年學子的相互了解與交流,為兩岸實現更緊密的合作打好基礎。”開營儀式結束后,上海臺商子女學校學子與四川文化藝術學院學子結對共同參加文昌文化研學活動。在活動中兩岸學子們同誦陰騭文,同聽洞經音樂,慎終追遠,共拜文昌,攜手體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無窮魅力。
22日,兩岸學子共同參加第六屆海峽兩岸文昌文化交流活動。祭祀大典上,41名兩岸學子身著漢服敬獻書卷,演繹誦讀陰騭文,完成初獻禮環節,祈愿福澤盛世、國泰文昌。兩岸學子還來到兩彈城紀念館,參觀了“兩彈”歷程館、三防教育館等,并在鄧稼先舊居前敬獻花籃。
領略蓉城魅力 傳承非遺文化
23日,上海臺商子女學校師生一行實地探訪了龍泉驛區洛帶古鎮老街,詳細參觀了廣東會館、博客樓。在西部文獻修復中心,師生們認真聽取修復專家的講解介紹,參觀修復中心的工作場地、修復前后的古籍善本、碑帖字畫等,了解古籍文獻的基本修復流程,對修復技藝和修復結果贊嘆不已。在博客樓,現場龍身翻轉不斷,師生對精彩的“劉家龍”舞龍表演贊不絕口,并在舞龍師傅的指導下,紛紛參與舞龍體驗,學習舞龍技藝,現場一片歡聲笑語。
學習舞龍(圖片來源:四川省臺辦)
在成都列五中學,上海臺商子女學校師生參觀了校史陳列室、美術長廊、列五小廣場,詳細了解列五中學創辦歷史和辦學特色,并與列五中學師生代表交流聯歡。成都列五中學誕生于辛亥革命前夕,辛亥革命元勛、創始人張培爵先生憂國憂民、投身革命、救亡圖存,上海臺商子女學校師生無不肅然起敬、產生共鳴。聯歡過程中,上海臺商子女學校學生以特別的方式逐一上臺自我介紹,“我叫張子航,我爸爸是臺灣人,我媽媽是安徽人”“我叫楊宸佾,我媽媽是臺灣人,我爸爸是廣東人”……他們真摯的情感、樸實的表白,深深地感染了在場的每一個人,大家深切感受到兩岸血脈相連、川臺一家。
兩岸一家親 東坡故里情
24日,臺校師生走進眉山青神國際竹藝城,領略悠久的竹編文化發展史,欣賞精美的竹編藝術品,了解竹編文化和基本編織手法,還親自體驗青神竹編的制作,動手完成了屬于自己的竹編作品。師生們走進三蘇祠,認真聆聽講解員講述三蘇父子的故事,學習三蘇父子的勤政廉政和“讀書正業、孝慈仁愛、非義不取、為政清廉”的優秀家訓家風,欣賞了宋代民俗、石刻、詩詞和書畫等藝術成就,聆聽了東坡文化講座,體驗了拓印技藝,感受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竹編體驗(圖片來源:四川省臺辦)
在總結分享會上,學子們圍繞6天的研學內容,分組分主題制作幻燈片,分享收獲與感受。學生梁佩恩說到,兩岸的友情就如同“醬”一般,無需復雜的調味和工序就能練出最純粹的味道,就算歷經百年千年也只會越來越香,越來越濃厚。海協會聯絡部副主任周敏駿在點評中說到,在短短一周的時間里,同學們跨越了春天的田野和城市,感悟了歷史與現實的交匯,浸蘊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悠遠無窮,這次大家感受到了傳統文化在四川與臺灣的不同表現形式,這正是兩岸文化同根共源帶來的豐富多彩。青年是兩岸的未來,也是民族的未來。希望同學們以此次活動為契機,更好地傳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更多的加入到兩岸的交流融合中來。(中國臺灣網、四川省臺辦聯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