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師生和家長參加非遺文化研習活動 感受貴州精彩蝶變
“00后”臺灣青年孫欣逸體驗苗族刺繡。(圖片來源:貴州省臺辦)
中國臺灣網8月15日訊 “衣服上的精美圖案真的是繡上去的?”“她們戴在頭上的銀飾帽重不重?”“紙漿真的能做成雕塑?”“‘中國天眼’看起來比我想象中更大、更厲害”……在參觀的路上,臺灣師生和家長不斷發出疑問和驚嘆,并紛紛拍照分享給臺灣的朋友。
日前,在貴州任教、學習、就業及生活的近30名臺灣師生和家長,參加了由貴州省臺辦主辦的非遺文化研習營活動,先后到貴州平塘一睹“中國天眼”的國之重器風采,到惠水、花溪等地體驗苗繡、扎染等非遺制作工藝,并“打卡”貴州省博物館探索歷史奧秘、感受歲月變遷。
從臺灣來貴州讀書的林思妤,從小就對宇宙心存好奇,攀登了668級臺階,站在可觀看“中國天眼”全貌的觀景臺上,她轉著圈兒從不同角度欣賞和觀摩這口“大鍋”,“似乎和未知的宇宙拉近了距離,感覺一路上的艱辛都值得。”
在貴州從事教育工作的黃美瑜,2011年就從臺灣來到貴州。此次研習營活動不僅讓黃美瑜對貴州少數民族的文化和精美服飾大開眼界,也讓她感受到了貴州10余年來翻天覆地的變化,“記得剛來貴州去學校時,道路都是彎彎曲曲的,現在貴州都已經縣縣通高速了,交通四通八達。”
參觀完貴州省博物館,黃美瑜除了對少數民族文化贊嘆外,不少文物、恐龍化石等也讓她流連忘返,“貴州和臺灣的博物館可以進行文物聯展,增進大家的文化交流。”
參加此次研習營活動的臺灣家長陳靜坦言,小朋友在臺灣和貴州都待過,在臺灣上小學時常會有同學問她“大陸和貴州什么樣”,有時候小朋友會解釋不清楚,相信參加這次活動后她會有更深的感觸,也可以更好地向臺灣同學介紹貴州和大陸。(中國臺灣網、貴州省臺辦聯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