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青四川追夢:李偉國和他的 “少不了入川”
李偉國將“少不入川”改成 “少不了入川”。(圖片來源:四川省臺辦)
中國臺灣網2月13日成都訊 農歷新年剛過,不少在川追夢的臺青已經搭上了從臺灣返回四川的班機,開始了新一年的奮斗。來自臺灣的李偉國就是其中之一。作為有夢想的80后青年,他在大陸已經實現了從就業向成功創業的轉變,而華燦工場成都空間是他在大陸西部市場播種下的星星之火。“少不入川”,被他改為“少不了入川”,李偉國有著怎樣的故事?
勇闖大陸 追求“更好的生活”
1985年出生的李偉國畢業于臺灣成功大學土木專業,畢業后在島內一家房地產公司工作。他在職場上發展順利,堪稱同齡人中的佼佼者,同時還擔任了2年臺灣行政機構青年顧問,專注青年雙創議題。2016年5月,李偉國經過對未來發展的反復思考,最終決定舍棄在臺灣舒適的工作和生活,破釜沉舟到北京發展。談及到大陸追夢,他表示:“臺灣市場有限,想挑戰更大舞臺!”
李偉國口中的“舞臺”很大,三十而立的他已經先后獲邀參加了兩岸企業家紫金山峰會、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等重量級會議。李偉國說:“臺灣民眾渴望有舞臺發揮才干,努力讓自己的生活過得更好。”在他眼中,“更好的生活”不只是賺了多少錢,更是對社會有什么貢獻,這也堅定了他要來大陸發展的決心和信心。
從就業走向創業 打造青年創業空間
李偉國到大陸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北京一家知名房產公司做資深的地產置業顧問,他用一年時間成為項目銷售冠軍,證明了自己在大陸職場競爭中的實力。他表示:“在臺灣我可以預期五年、甚至十年后自己的樣子,但大陸市場比臺灣大很多,很難猜到自己未來會怎樣,這樣的人生更有挑戰。”
經過一段時間的磨練和積累,李偉國對在大陸發展更有信心了。2017年4月,他辭去置業顧問工作加入由中民國投(北京)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創立的華燦工場,成為這個創業孵化器的合伙人兼總經理。
華燦工場源于2014年中國高等教育學會、中華中山文化交流協會、北京歌華文化發展集團等創辦的兩岸新銳設計競賽“華燦獎”,兩岸青年設計師設計的優秀作品可以在華燦工場做成果轉化。
“大陸向臺胞打開大門,希望與臺胞分享發展機遇,我希望幫這扇門開得更大一點,道路鋪得更平坦一點。”李偉國說,他希望把華燦工場打造成一個優質的“兩岸青年共同家園”。在協助臺灣青年創業的過程中,李偉國發現,臺灣青年對大陸市場是渴望的,但缺乏有效的渠道來接觸,可能會產生認知差距。已成功轉型為“新臺商”的李偉國十分愿意把自己的一線經驗分享給在大陸打拼的臺灣青年。也基于此,他希望華燦工場不再只局限在北京,還將目光鎖定到了新一線城市——成都。
從北京到成都 “少不入川”變成 “少不了入川”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臺灣青年看好來大陸西部就業創業。他們看中的往往是這里生活品質好,創業成本低,人才資源豐富,并且政府和民眾都非常熱情。”李偉國表示,“常言道‘少不入川’,我把它改成‘少不了入川’,成都的發展潛力無限,將為臺灣青年赴大陸西部發展提供新的平臺。”從2018年1月起,他就多次往返北京和成都,為華燦工場與航天科工通信技術研究院合力打造兩岸青年雙創基地項目奔波。
2018年10月19日,作為華燦工場的第二基地和青年人的“夢工廠”,位于成都航天科工通信技術研究院的華燦工場成都空間正式運營,新工場總面積約8700平方米。“這個平臺不僅面向兩岸青年,還將受益面擴大到港澳地區以及海外同胞。發展3個月就已成效初顯:入駐青創團隊30家,其中臺資9家、僑資1家”。
2019再出發 立下新年新目標
“今年的春節是另一種‘年味’,除了和家人團圓,我將更多的精力和時間放在了兩岸青創資源的對接上。”李偉國表示,自己有跟朋友分享創業規劃,有跟臺商會長探討商業模式,也在尋找創業合伙人,考察新創項目。2019是事業發展的關鍵年,也是充滿期待的一年,我很欣賞習近平總書記那句“我們都在努力奔跑,我們都是追夢人”。
談及2019發展目標,李偉國早已立下新年計劃:“合作方向上,希望成都空間在精致農業和文創方面持續加強川臺合作,不僅讓臺青來了四川就有用武之地,更要實現兩地資源互補、合作雙贏。創業業績上,希望年底整體入駐率要達到90%,實現注冊公司80家,其中臺港澳和華僑企業不低于30家。”李偉國說,華燦工場落戶成都正好趕上了四川出臺“川臺70條”,有了更多的政策支持,相信在臺辦及地方政府以及航天科工通信技術研究院的共同推動下,成都空間將從目前的穩步運營步入快速成長期。
關于創業建議,李偉國表示:“我會建議他們先來大陸實地考察,全面了解利弊,也會提示風險,絕不‘忽悠’。如果對方下定決心要來這邊創業,我們會全力幫助他落地,讓華燦工場承載更多人的創業夢想。”(中國臺灣網、四川省臺辦聯合報道)
文創氛圍濃郁的華燦工場成都空間。(圖片來源:四川省臺辦)
臺灣《tripmoment VR時刻旅行》團隊到華燦工場參訪交流。(圖片來源:四川省臺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