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訪團搭乘“川報號”直升機拍攝成都城市建設。(圖片來源:四川省臺辦)
中國臺灣網10月16日成都訊 以新媒體、新青年、新視覺向臺灣同胞分享四川新風貌。9月25日至10月2日,四川省臺辦攜手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海峽飛虹中文網、中國臺灣網青年公社、臺灣東森新聞云和川報新媒體中心共同舉辦“掌上蜀show兩岸新媒體體驗采訪活動”,20位兩岸新媒體達人在四川度過了別具一格的采訪周,制作了一系列新媒體產品。
新操作!“掌上蜀show”融媒體產品圈粉兩岸“四川迷”
活動首次采用兩岸新媒體單位專業媒體結伴臺灣青年主播和網紅青年模式,用最新傳播工具,以實地走訪加真人體驗的“直播+短視頻”形式、空中“無人機+直升機”的“俯瞰”形式和直播間訪談等形式,圍繞大陸軌道交通前沿科技、成都商貿發展變化、城市建設與發展、成都休閑文化、川菜文化、大熊貓保護研究、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保護以及臺灣青年創新創業、鄉村振興與川臺農業合作、海峽兩岸產業合作區建設等10大主題,生產出“新聞資訊、移動直播、短視頻”三大融媒體產品近百條,多角度展現作為大陸改革開放重要策源地的四川的發展活力與機遇,多亮點呈現川臺各領域交流合作成果。
兩岸新媒體人表示,除了接地氣的新聞報道,還通過新媒體技術的廣泛應用,圈粉不少“四川迷”,不少臺青在社交媒體中表示:沒想到四川有這么多“驚喜”,不僅景美人美,還感受到良好創新創業氛圍,希望有機會到四川走走看看。
正如四川省臺辦主任羅治平在活動啟動儀式上表示:“四川是西部開放的前沿陣地,有太多好東西值得感受、探索、深思和推薦,通過新媒體采訪活動讓臺灣民眾特別是青年朋友認識四川,非常有意義。希望采訪團以新媒體、新青年的新視角、新思考和新話題,講好四川故事,講好兩岸故事。”
兩岸新媒體人在“掌上蜀show”直播間分享四川行感受。(圖片來源:四川省臺辦)
怦然心動!多維度感受川臺交流合作
“客串”高鐵司機感受大陸前沿交通科技、近距離探秘磁懸浮奧秘,采訪的第一站就要讓采訪團感受到了開放發展的“大陸速度”。大家表示,雖然習慣了乘坐高鐵,但高鐵模擬駕駛還是頭一回,此外還了解了磁懸浮列車理論時速能達1000公里以上的原理,真切感受到過去書本描繪的未來交通,離我們越來越近!
除了大陸軌道交通的發展,讓采訪團怦然心動的,還有四川與臺灣各領域交流合作成效以及“川臺70條”在臺胞中的口碑。
群光廣場位于成都繁華的春熙路商圈,作為川臺兩地在百貨零售領域合作的典范,一方面得益于精致服務,另一方面借助城市地鐵發展帶來更大消費群體,讓企業以每年15%-20%的增速,從5年前的8億銷售業績迅猛提升到13億,今年更是定下了16億的目標,臺商尤榮川表示,百貨零售行業競爭異常激烈,“川臺70條”對擴大川臺經貿合作,給予臺資企業與大陸企業同等待遇上的政策利好,讓他十分認同四川的營商氛圍并看好川臺服務業合作前景。“從群光發展足見成都商圈繁榮給臺企帶來的機會。”采訪團表示。
采訪團了解四川“一帶一路”發展機遇。(圖片來源:四川省臺辦)
在鄉村振興明星村戰旗村的采訪中,臺灣中延榕珍菌業有限公司積極參與鄉村振興戰略實現發展共贏,給采訪團留下深刻印象。2016年四川出臺《關于支持臺資企業和臺胞發展現代農業的意見》,同年控股成立的這家臺資農業企業正好趕上政策利好,享受到項目補貼、貸款擔保、用地指標等方面的優惠政策。引進臺灣先進杏鮑菇工廠化、規模化種植技術,在實現年產值1.2億元的同時,工廠內90%雇傭本地村民,大幅提高村民收入。在“川臺70條”政策支持下,二期120畝規劃用地也完成備案審批,將通過創建‘食用菌產業化孵化園區’,促進三產融合與兩岸農業產業交流。不僅如此,林次郎還對“川臺70條”中“支持臺資企業參與鄉村振興戰略,支持臺資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印象深刻,他說:“公司未來的目標是將杏鮑菇賣向全世界,而‘一帶一路’倡議是幫助我們實現目標的敲門磚。我非常看好通過“一帶一路”走出國門的機會,希望借由蓉歐班列,將杏鮑菇銷往歐洲。”
在海峽兩岸產業合作區成都產業園,“國際范兒”的園區發展理念讓采訪團看到了四川在“一帶一路”的無限機遇。即將完工投產的蓉歐智能制造產業園,是成都產業園的“園中園”,在一長串簽訂落戶的企業名單中,臺灣友信進出口加工制造基地將入駐進出口加工貿易單元。未來將借力蓉歐快鐵和國際鐵路港優勢,在深化川臺交流合作中,讓“中國造”走向世界。據了解,“川臺70條”明確提出:“支持臺資企業參與四川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向‘海峽兩岸產業合作區’以及國家級、省級涉臺園區(基地)集中集聚發展。”未來,成都產業園將全產業承接臺灣產業轉移。其中,先進材料、智能制造、精密儀器、商貿物流、精致農業、文化創意、醫療康養等為主要合作產業。
采訪團采訪臺灣青年創業園。(圖片來源:四川省臺辦)
雙創這邊風景獨好!網紅臺青考慮來川創業
四川在吸引臺灣青年創新創業上究竟有多大魅力?位于成都高新區菁蓉國際廣場的星點(高新)海峽兩岸新經濟青年創業園給出了答案。
臺商郭弘揚作為青創園負責人向采訪團介紹:“臺北孵化+成都加速=大陸創業成功方式,這是臺青來川成功創業的捷徑。青創園在臺北設立了辦公室,負責咨詢接洽和項目篩選,讓真正合適的項目落地園區,此外還通過在成都設立臺灣就業服務中心,協助到成都的臺灣青年實習就業。”
臺青黃冠勛就是這個模式的受益者。在臺灣就擁有茶飲店的他,在機緣巧合下相中成都市場,項目入駐青創園后,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就開了5家茶餐飲店。“來這里創業,住宿是首要考慮因素。當地政府提供了首年免租金的人才公寓,可直接節省成本3萬元以上。”
采訪團中網紅臺青孫若蜜更直言:“自己一直在尋覓創業機會,北上廣不僅市場較為飽和,創業成本還極高。成都是大陸新一線城市,資源和區位優勢突出,加上‘川臺70條’對臺青創新創業的大力支持,自己真的會考慮到這里創業。”
近距離采訪大熊貓保育工作。(圖片來源:四川省臺辦)
“這是期待中的變化”!采訪團盛贊四川發展
除了常規采訪報道,8天行程里,采訪團還“意外”收獲了不少驚喜。
采訪團首次乘坐直升機鳥瞰天府綠道。“第一次搭乘直升機,換一個視角俯瞰成都,印象深刻的就是感受這里建設不輸于一線城市。”臺灣青年主播張雅嵐很是興奮:“成都充滿時尚設計感的現代建筑群很吸引人,每棟建筑都有帶給城市朝氣,帶給我的感受是城市建設、自然生態、宜居規劃的融洽共處。”
追隨“守貘人”步伐,上山探秘科考奧秘;保育員實習體驗,學習投食技巧、制做“滾滾”的口糧……采訪團走進臥龍大熊貓自然保護區,開展了一次讓人羨慕的關于大熊貓保護和研究知識學習的科普之旅。臺灣東森新聞云資深旅游部落客陳耀恩感慨:“從守貘人到大熊貓野化放歸再到人工圈養園區,一整套流程下來,我們可以從中發現,四川在生態保護及生物多樣性上取得了很大成績,尤其在大熊貓保育、培育以及文化推廣上非常用心。這是一個很有教育意義的議題。”
此外,農家樂喝茶、寬窄巷子“掏耳朵”、“炮制”川菜、DIY唐昌鞋、騎共享單車環游興隆湖……采訪之余,采訪團一路盡享“好吃、好耍、好看”天府休閑文化,一句現學四川方言“巴適得板”,成為臺灣媒體人的口頭禪。
多次來川采訪的臺灣東森新聞云記者魏有德表示:“再到四川,看到了期待中的變化。這里的經濟飛躍、交通巨變、雙創魅力,以及川臺交流合作成果讓人印象深刻。”(中國臺灣網、四川省臺辦聯合報道)
隨大熊貓野外科考對采訪大熊貓野外生存環境。(圖片來源:四川省臺辦)
兩岸新媒體人進行川菜廚藝PK。(圖片來源:四川省臺辦)
[責任編輯:王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