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臺辦主任周敏謙為川臺學子授營旗。(圖片來源:四川省臺辦)
中國臺灣網8月30日成都訊 8月21日上午,“蜀意我創”川臺學生文化創意體驗營暨大型網絡、新媒體、電視綜合專題活動在川開營。來自臺灣大學、臺灣政治大學等7所臺灣高校的10名青年學子與來自西南交通大學、四川旅游學院、四川傳媒學院的10名四川同學一道,結緣巴蜀文化,用獨具匠心與奇思妙想,開啟一段蜀風雅韻的活力旅程。
四川省臺辦主任周敏謙、省臺辦副巡視員楊志學、臺灣中時媒體集團時際創意傳媒總經理呂庭華出席開營儀式。楊志學介紹了活動的相關安排情況。呂庭華致辭表示,四川與臺灣在青年交流活動上已經形成品牌,此次文創之旅對臺灣同學而言是一次難能可貴的體驗,希望大家通過敏銳觀察力和專業特長,用文創作品讓四川厚重的巴蜀文化被更多人知曉。
周敏謙為川臺學生“擺四川龍門陣”,圍繞“美麗富饒的水潤天府”、“文采飛揚的錦繡天府”、“安逸巴適的舌尖上天府”以及“包容和諧的開放天府”四個主題,將巴蜀文化的厚重和包容開放的特質展現得淋漓盡致。周敏謙表示,“蜀意我創”川臺學生文創體驗營是一個“精品營”,為大家提供了一次圍繞四川獨特文化開展兩岸青年交流和深度體驗的機會。
周敏謙寄語川臺合作要借勢“一帶一路”倡議,向多元化縱深發展。他還表示,隨著大陸綜合實力全面不斷提升,“一帶一路”倡議的愿景一定會實現,兩岸關系只有維護好和平發展局勢,臺灣年輕人唯有增強民族自豪感、國家意識并放眼世界,才可以走出臺灣、沖出中國,走向世界!
啟動儀式上,來自臺灣和四川兩地的大學生奉上了各自精心準備的節目并分享對活動的期待。其中,來自臺灣師范大學的馮思妤就動情講述了自己與四川的深厚聯系。據她介紹,她的外祖父出生于四川,在十幾歲時來到臺灣生活。“我知道這個活動消息時就馬上報了名。”馮思妤說,“對于四川這塊土地,我有特殊的感情。我的外祖父出生于四川潼南縣龍項鄉(現今:重慶市潼南區),十多歲便輾轉到臺灣,我從小就聽他述說家鄉的點點滴滴。也因為外祖父的原因,我分別在1999年和2000年兩度來四川祭祖和游覽。這次是我第三次到四川,十分期待有機會體驗四川文化,領略秀麗山水和人文薈萃,也感謝活動主辦方為海峽兩岸的年輕學子提供難能可貴的交流機會。”
舞臺上,一段高難度“扯鈴”(即空竹)表演正在進行。只見發著光的空竹像“活了”一般,在繩子上旋轉跳躍,引得掌聲陣陣。表演者——來自臺灣實踐大學的林昭辰一個高難度轉身,空竹不小心掉落,這讓他有些不好意思,臺下小伙伴兒們卻被這樣的表演逗樂并送上掌聲。蜀意我創川臺學生文創體驗營啟動儀式上的這段小插曲,激發出了兩岸學子的友好和熱情。
開營儀式前舉行了“相見歡”活動,川臺學子一對一結成10個小組以“巴蜀錦繡”、“青神竹編”等四川“國字號”非物質文化遺產命名組名,并創意出了精彩的活動宣言。比如“綿竹年畫”組的“一黑二白三金黃,綿竹年畫綴年景”、“川劇變臉”的“兩岸學子品川味,創意變出大花樣”、“峨眉武術”的“峨眉山上學武術,誰也擋不住”、“悠悠羌笛”的“悠悠羌笛聲,暖暖兩岸情”等。
據了解,活動由國臺辦新聞局指導,四川省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臺灣《旺報》社主辦。八天行程中,川臺學子前往西村大院、竹編藝術之鄉眉山青神縣、成都蜀錦織繡博物館、四川旅游學院、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德陽市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園等地,讀四川、尋文創、找靈感,開展一系列文創主題活動,想創意、比匠心、過真招,以競技方式開展文創作品制作。(中國臺灣網、四川省臺辦聯合報道)
四川省臺辦主任周敏謙“擺四川龍門陣”。(圖片來源:四川省臺辦)
臺灣學生進行時裝秀表演。(圖片來源:四川省臺辦)
[責任編輯:馬一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