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由中國宋慶齡基金會舉辦的“我的民俗相冊——兩岸青年走進貴州”活動仍在繼續。(中國臺灣網 王亞靜 攝)
中國臺灣網10月1日畢節訊 (記者 王亞靜)由中國宋慶齡基金會舉辦的“我的民俗相冊——兩岸青年走進貴州”活動仍在繼續,1日,兩岸青年走進歷史悠久的天龍屯堡古鎮和奢香博物館,領略民俗文化的魅力。
在黔中腹地的大山深處,以安順為中心,方圓一百五十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西進云南的咽喉之地——天龍屯堡古鎮,其位置的重要性,從明代朱元璋在這里大量屯兵可見一斑。屯堡文化自成一格,既不同于漢族文化,又不同于本土少數民族文化,而是相對封閉的明代文化遺存,從服飾中可見一二:寶藍色的長衣大袖,精致的花邊體現了江南刺繡的神韻;尖頭的繡花鞋,透著屯堡孃孃(婦女)的才思,典雅而高貴,擔當的起“漢文化活化石”的美譽。
“門口的這兩個金蟬是有靈性的,一摸帶來‘財運’、二摸帶來‘官運’、三摸帶來‘桃花運’”,當走到一處供奉著明朝時代的江南第一富商沈萬三的財神廟時,當地孃孃介紹到。“你摸了幾下,你想要什么運氣”,兩岸青年互相打趣著。“我閉著眼睛,使出了洪荒之力在摸,想要表達我的誠意。”就讀于北京外國語大學的臺生蕭家慶開心的說到。
“看完表演,又詢問了當地的人,才知道這是在明代的時候,軍隊在休息的時候的娛樂活動,到如今已經600多年了,這是一種文化的傳承,覺得非常有意義。”看完非物質文化遺產安順地戲《三英戰呂布》后,就讀于北京師范大學的香港學生鄧煜杰非常感慨。
下午,學生團興致不減,首先來到了奢香博物館。還沒走進去,就可以看到極具彝族文化特色的古建筑林立兩側,“街道很有特色,古色古香的,也是很多年的歷史了,到處都能看到文化傳承的影子。”就讀于中國人民大學的臺生明嘉琪表示。縱觀整個奢香博物館,全部依東高西低迤邐跌宕的地勢而賦形營建,整個布局,結構緊湊,樓臺重疊,仿佛壁立,嵯峨雄渾,氣象奇偉。“細節處非常精致,真正走進少數民族,才覺得他們很有智慧,有他們彝族獨特的文化在里面,很不一樣。”就讀于中國傳媒大學的臺生馬可媗看到這些非常喜歡。
據了解,兩岸青年還將走入織金縣穿青人文化博物館、織金大峽谷、織金古城等地,探索不一樣的民俗文化。(完)
兩岸青年走進天龍屯堡古鎮(中國臺灣網 王亞靜 攝)
兩岸青年手摸財神廟門口的金蟾,以求得好運。(中國臺灣網 王亞靜 攝)
非物質文化遺產——安順地戲(中國臺灣網 王亞靜 攝)
學生團參觀奢香博物館。(中國臺灣網 王亞靜 攝)
奢香夫人主持建造的驛道的模型。(中國臺灣網 王亞靜 攝)
“徳融彝漢”故事版畫,生動刻畫了奢香夫人的一生。(中國臺灣網 王亞靜 攝)
兩岸青年在古香古色的街道開心街拍。(中國臺灣網 王亞靜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