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媒參訪團在“根”字壁前合影。(中國臺灣網 劉暢 攝)
中國臺灣網9月24日臨汾訊 (記者 劉暢)由山西省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主辦的“根祖文化、民俗文化行”活動即將接近尾聲。24日,臺灣主流媒體參訪團來到洪洞縣大槐樹景區,了解山西移民故事,探尋中華文化之“根”。
“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樹下老鸛窩。”作為“根祖文化、民俗文化行”活動的最后一站,參訪團成員對探索洪洞大槐樹移民文化充滿期待。大家參觀的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是全國以“尋根”和“祭祖”為主題的人工景區,主要分為“移民古跡區”、“祭祖活動區”和“民俗體驗區”三大主題區域。
初進后,映入眼簾的是“根”字影壁,隸體“根”字蒼勁有力,穩健端莊,飽含著濃濃的桑梓之情,悠悠的思鄉之意。再往里走,根據明代遷民的歷史記載與民間傳說而繪制而成的“遷民壁畫”,生動的反映了當時遷民的悲壯情景。
祭祖堂是整個景區的核心。其坐北朝南,堂前放置著銅鼎香爐,堂內設有1230個移民先祖姓氏牌位,不僅體現傳統文化,而且突出“祭祖”主題, 是全國最大的百家姓祠堂。參訪團成員紛紛找到自己的姓氏牌位,對移民先祖進行拜祭,每個人都神情肅穆,虔誠之心盡顯。在大家心里,洪洞大槐樹,早已被當作“家”,被稱為“祖”,被看作“根”。
“大槐樹,活著值得,死亦值得,它永遠是中華民族緬懷的根。”臺灣旺報記者鄭毅說。結合明代人類遷移的歷史背景,他表示,大槐樹是歷史變遷的產物,可以帶動姓氏文化的發展,這種影響是可以擴張到子孫后代的。
值得一提的是,參訪團成員在參觀過程中,有幸在獻殿觀看到祭祀主題的歌舞表演。獻殿,是一個高規格的祭壇,祭祀是擺放祭品的地方,也可以作為主祭人、有身份的祭祀參與者的活動場所。歌舞表演完畢后,工作人員為大家分發祭品,參訪團成員喝到了用“具”裝的“福酒”,吃到了祭祀貢品,紛紛許下美好愿望,希望獲得祖先庇佑。
“這里的建筑讓人震撼,尋根的感覺很特別。對于姓氏的部分,工作做得非常細致,根文化做得很徹底。”臺中廣播新聞組主任莊惠臻說。另外,獻殿的祭祀歌舞表演也給她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歌舞表演很精彩,還可以用古代器具喝到酒,特別是表演與游客有互動,我覺得這就是一種進步。”
“中華文化的根本就是以孝為主,尋根就是要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我們這一代做給下一代看,代代的傳承下去。”臺灣工商時報副理蘇錦慧說。
“根祖文化、民俗文化行”活動旨在促進晉臺兩地新聞交流,進一步讓臺灣民眾認識山西,了解山西。自9月19日啟動以來,臺灣主流媒體參訪團先后赴運城、臨汾等地參觀關帝廟、舜帝陵、鸛雀樓、永樂宮、晉國博物館等景區,對華夏十大根祖文化有了系統的了解。
臺媒參訪團參觀大槐樹景區。(中國臺灣網 劉暢 攝)
園內一角。(中國臺灣網 劉暢 攝)
大槐樹。(中國臺灣網 劉暢 攝)
臺媒參訪團參觀獻殿。(中國臺灣網 劉暢 攝)
焚香拜祭處。(中國臺灣網 劉暢 攝)
臺媒參訪團拜祭祖先。(中國臺灣網 劉暢 攝)
[責任編輯:劉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