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根祖文化、民俗文化行”活動在山西運城拉開帷幕,參訪團成員首站到訪解州關帝廟。(中國臺灣網 劉暢 攝)
中國臺灣網9月19日運城訊 (記者 劉暢)“舜耕歷山,禹鑿龍門,嫘祖養蠶,后稷稼穡,中華文化從此搖曳而來。”19日,由山西省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主辦的2016年“根祖文化、民俗文化行”活動在山西運城拉開帷幕,來自中國臺灣網、華夏經緯網、三晉都市報和臺灣的旺報、工商時報、臺中廣播電臺、臺南古都電臺、平傳媒&新一代時報、臺灣商報、南華報、《人間福報》、民眾日報、東森電視臺等近20名記者受邀參加活動。
活動首站到訪解州關帝廟、關帝家廟,切身感受運城源遠流長的根祖文化。初進關帝廟,臺灣記者團便被廟宇的雄偉所吸引,贊不絕口。主廟內主體建筑規模宏大、氣勢非凡,雕梁畫棟而又莊嚴肅穆,身臨其境,不能不使人對關公肅然起敬。這里廟宇眾多,建筑坐南朝北,沿南北向中軸線,分為四大部分有序展開:中軸線的南端為“結義園”,紀念“劉關張”結義的美好傳說;北端為層層展開的巨大建筑群落,為關公祭祀活動的主要場所;東側建有“萬代瞻仰”石牌坊一座,西側建有“威震華夏”木牌坊一座,這兩座氣魄宏大的牌坊,向世人昭示著關公及關公文化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的顯赫地位,令人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臺灣民眾對于關公祖廟的向往,不同于一般的祈福消災,而是懷著一種特殊的尋根謁祖的感情。“我真的是以朝圣的心態來到這里。”臺灣旺報記者鄭毅動情的說,“關公在臺灣人心目中地位很高,是臺灣民眾心中的神祉。”
據了解,臺灣供奉關公極為普遍,規模大小不一的關帝廟到處林立,民間組織、家庭供奉關公神像隨處可見。估計來算,全臺灣主神供奉關公的廟宇就有300多座。那臺灣的關帝廟和解州的關帝廟有什么不同呢?臺南古都電臺記者蘇恩恩用他獨特的視角給了我們一個答案:“解州關帝廟經過多次大規模的修復、重建和擴建,現在逐漸將關公的忠孝文化背景與發展觀光旅游相結合。而在臺灣,關帝廟更多的還是信仰的依托,民眾更加注重‘拜拜’。”
參觀完關帝廟,記者團一行來到關帝家廟。廟里的娘娘殿、圣祖殿及金代磚塔在世界所有關帝廟中絕無僅有,大家紛紛拍案叫絕。廟內碑石林立、古柏參天,還有歷代修建的獻亭和祭臺等遺跡。關圣娘娘殿西北角的一棵“云柏”吸引了記者團的目光。它的樹干呈45°傾斜,直指10多公里外的關帝廟。當地人稱關羽每天早上從家廟出來,由此數駕云上天去關帝廟“上班”。最令人稱奇的是,冬日下雪,廟內松柏枝上白雪皚皚,唯獨這顆云柏雪落即溶,有記者開玩笑說,這是怕關老爺“上班”路上滑倒吧!
臺灣旺報社長黃清龍表示,自己是第一次來解州關帝廟,明顯感覺到這里廟宇非常雄偉。關帝廟毗鄰關帝家廟,歷史氛圍非常濃厚,這里應該成為運城關帝文化的一張名片。他說,全世界關公的信仰者、關公精神的崇拜者確實都應該來這里‘拜拜’。
據悉,此次活動的舉辦旨在促進晉臺兩地新聞交流,進一步讓臺灣民眾認識山西,了解山西。接下來幾天,參訪團成員還將赴永濟、臨汾參觀舜帝陵、鸛雀樓、西侯度遺址、永樂宮壁畫、晉國博物館、大槐樹移民舊址等地,深入了解華夏根祖籍文化。(完)
解州關帝廟。(中國臺灣網 劉暢 攝)
關帝廟內的廟宇。(中國臺灣網 劉暢 攝)
關帝廟中的“福地”。(中國臺灣網 劉暢 攝)
關帝廟一角。(中國臺灣網 劉暢 攝)
參訪團成員來到關帝家廟參觀。(中國臺灣網 劉暢 攝)
參訪團成員在關帝家廟參觀。(中國臺灣網 劉暢 攝)
參訪團在關帝廟內參觀“虎柏”。(中國臺灣網 劉暢 攝)
[責任編輯:劉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