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媒體代表在炎帝故里文化園敬香(中國臺灣網 趙苗青 攝)
中國臺灣網8月29日襄陽訊(記者 趙苗青)參加“借你慧眼看基地——第十屆海峽兩岸媒體荊楚行活動”一行二十多人于8月27日至28日參訪了湖北省隨州市和襄陽市兩個文化古城。
8月27日,海峽兩岸媒體采訪團隨州一行的第一站來到了隨州博物館,感受隨州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蘊。采訪團先后參觀了曾隨之迷和曾侯乙墓展廳。
曾隨之迷展廳內的扉棱提梁卣、獸面扉棱尊等珍貴的文物深深地吸引了兩岸媒體人的目光。曾侯乙墓展廳的編鐘仿制件更是引起了媒體人濃厚的興趣,大家紛紛詢問編鐘的材質、制作工藝、發音原理等。經過講解員的介紹,大家被編鐘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震撼,編鐘正如蔣孝嚴先生題詞所書的“文化瑰寶,舉世無雙”!
隨后采訪團轉往炎帝故里文化園,參觀了“華夏始祖門——圣火臺——七步登天臺——謁祖廣場——炎帝神農大殿——炎帝神農站立像——神農洞——神農泉”尋根炎帝的精品線路,一路走來,隨州豐厚的炎帝文化歷史遺存深深地吸引了兩岸媒體。在謁祖廣場奉香拜謁神農炎帝更是凝聚了兩岸同胞的感情。
高大雄偉的炎帝神農站立像吸引兩岸媒體人紛紛駐足,石像面向東南,手捧麥穗,坐落于九列山上與炎帝神農大廈遙遙相望。據悉石像以美籍華人周共·王德樵用重金從美國華崗博物館購出的炎帝神農畫像作為藍本,底座邊長56尺,意為中國56個民族;底座高度為42.6尺,意為炎帝神農誕生日農歷四月二十六;立像高為95尺,意為九五之尊。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近年來,受益于“炎帝神農故里”和“編鐘古樂之鄉”這些文化名片,隨州的歷史文化和旅游精品得以不斷挖掘和傳播,“神韻隨州”已成為“靈秀湖北”的重要組成部分。
8月28日一早,采訪團到達了張自忠將軍殉國地襄陽宜城。兩岸媒體參訪張自忠將軍紀念園和紀念館,瞻仰先烈浴血奮戰、舍身救國之故地,緬懷先烈之英魂。
張自忠將軍殉國處紀念園位于宜城板橋店鎮羅屋村十里長山,依長山而建,設有“英烈千秋”牌坊、張上將殉國處紀念碑、同難官兵公墓等。其中,一條800多米的“張自忠紀念園”主體通道將張自忠將軍殉國處與同難官兵墓連在了一起。兩岸媒體一行來到位于長山頂峰“張上將自忠殉國處”碑前,紀念碑高聳入云,雄偉巍峨。在紀念碑四周,密布著松、柏、冬青、翠竹,郁郁蔥蔥。解說員告訴記者,“張上將自忠殉國處”碑由95塊青石鑿制而成,寓意59軍。每塊青石重達千斤,是當地百姓肩挑背扛運到山頂。在紀念碑前,采訪團列隊向這位坑日英烈致敬,想到張自忠將軍在此浴血奮戰、舍身救國記者紛紛哽咽難言。
隨后,采訪團一行前往宜城市區的張自忠紀念館。走到館前映入眼簾的是刻有“烈士陵園”的巨型牌坊,園內主干道中央矗立了一座雄偉的“革命烈士紀念碑”。紀念館內分六個模塊展示了張自忠將軍的生平、遺物遺跡、以及其最后一戰“棗宜會戰”等。其中,講述張自忠將軍最后一戰的短片深深的感染了大家,將軍的那句“國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為其死,毫無其它辦法。”讓人熱淚盈眶,不能自己。
下午采訪團一行,參觀了大型文化旅游景區“中國唐城”。據悉,該項目一期占地面積600余畝,投資近16億元,既是題材豐富、氣勢恢宏的影視拍攝基地,又是全國性旅游目的地。值得一提的是,陳凱歌導演的新作《貓妖傳》正在此緊鑼密鼓地拍攝中。(完)
隨州博物館文物——雷古墩二號墓編鐘(中國臺灣網 趙苗青 攝)
[責任編輯:李瑞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