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如和孩子們在一起。(圖片來源:四川省臺辦)
中國臺灣網8月12日成都訊 周玉如,成都臺協青委會副主委,是臺灣家族企業育文教育集團的“第三代傳人”。作為在“守業”中“創業”的青年臺商,已在成都打拼14年。
2個皮箱 1條路
“2個大皮箱是我來成都的所有裝備。”在談到自己“蓉漂”接班父母教育事業時,玉如強調自己不僅僅是“守業”,而是在“守業”中“創業”。“
周玉如從小生活在臺灣,受祖父母和父母影響,立志傳承教育事業。2000年,育文集團在成都開辦了第一所幼兒園——私立育文蒙特梭利幼兒園。2002年周玉如從加拿大教育專業學成歸來后來到成都,在“私立育文蒙特梭利幼兒園”里,從最基礎的幼稚園英文老師起家,歷經14年打拼,逐步累積教育工作實踐經驗。在孩子們的眼中,這個永遠“長不大”的玉如姐姐,就是自家的“親姐姐”,在家長眼中,玉如又是值得托付、信賴和引領他們認知到另一種全新教育理念的“領路人”。
周玉如說,父母給了我良好的教育環境,希望把所學和對教育事業的熱愛用于工作,也貢獻給家庭。育文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展,家庭教育對育文教育的補充,永遠是寶貝兒們擁有良好行為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有力保障。
玉如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從認定稚童教育這條路開始,她就義無反顧將自己的青春和滿腔熱情毫無保留地奉獻給這個“來了就不想離開的城市”——成都。2008年,在成都開辦第二家加拿大育文富斯特蒙特梭利幼兒園;今年將在綿陽市開辦第三所育文蒙特梭利幼兒園。
“1+1>2”教育理念
來到成都,由于接觸到的幾乎都是獨生子女家庭,玉如對幼兒園的教育策略進行調整。
“改變家長育兒觀念成為我必須要突破的首要難題。”玉如解釋道:“在臺灣和國外,教學不單單只停留在課堂上。但對獨生子女家庭而言,父母總會將最好的給予孩子,這就造成了寶貝兒先天認為所有好的東西,都應該是‘我’的觀念,家庭教育也從教育角度變為對孩子一味的寵愛。為培養孩子友愛互助、樂于分享感恩的品性,我們實行‘混齡班’教學,讓2-6歲的稚童從每一天相處中,體會兄友弟恭,實踐團隊合作,學習謙讓分享,同時對家庭教育提出了‘將育文理念延伸至家庭’的要求。這種將育文教育與家庭教育相結合的1+1教學法,對孩子們發揮出了>2的作用。孩子們也在充滿愛與自由的環境中,通過寓教于樂的形式,培養了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為終身學習生活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育文有愛 情系涼山
2015年底,玉如得知臺灣愛心人士張平宜所幫助的涼山州大營盤學校需要募集一批圖書和物資,她立即組織園內師生家長舉辦了對大營盤學校捐贈物品的公益慈善活動,共募集圖書2257冊,玩具1029件。
“《弟子規》里有講‘己有能,勿自私’,育文堅持取之于社會,更要用之于社會的精神和理念。”玉如說,“今年7月5日,為將公益愛心延續下去,育文集團向涼山大營盤學校捐建“育文閱讀室”,并由我帶領10名有豐富寓教經驗的教職員工深入大營盤學校進行了為期4天的義務支教活動。大家一站就是一天,卻沒人喊累說辛苦。當‘育文閱讀室’在100多名孩子的炯炯期盼下揭牌,我感慨良多。希望這批書籍能讓身處大山的孩子們了解外面精彩的世界,能激勵他們通過自己的勤奮苦學,實現人生更多有夢想、有意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