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臺灣網6月1日訊 “所有的顛沛流離,最后都由大江走向大海,所有的生離死別,都發生在某一個碼頭——上了船,就是一生”龍應臺的《大江大海一九四九》中的這段話,說盡了那個時代的無奈,說盡了臺灣老兵的真實心聲。
大陸不可見兮,只有痛哭。
1943年,家住東昌府區古樓南郁光街的董廷祥迫于生計告別懷有身孕的妻子外出謀生,在亂世兇年不幸被國民黨掠去當兵,從此,遠離家鄉骨肉分離。董廷祥只身一人在陌生的熱帶島嶼舉目無親,上無片瓦、下無寸土,一直孤身一人生活在臺灣屏東的“榮民之家”(為退役的單身老兵設立的場所),從風華到遲暮,帶著“有家歸不得、葉落尚能歸根”的遺憾于1975年孤獨終老。
95歲高齡的妻子董張氏依然健在,73年來一直仔細的保存著董廷祥年輕時候的照片,董廷祥走后,她獨自一人撫養兒子長大,沒再婚配,一別就是一生。
1987年,臺灣老兵思鄉情緒爆發,迫于壓力臺灣當局允許臺灣老兵回鄉探親。聊城籍臺灣老兵徐承祿回鄉探親,帶回董廷祥的一些照片和遺物,家里才知道他在臺灣去世數年,安葬在臺灣南部屏東墓區。不久,徐承祿老先生去世了,董家人僅有的一絲希望也就斷了,但是董家人從沒有想過要放棄。董張氏說“死的我們也要,不管他去世多少年,都要接他的骨灰回家。”
尋親路漫漫,不負有心人。
找了多年,輾轉無果之后,董家人找到了聊城市東昌府區臺辦,看到董家人熱切期盼的雙眼,更堅定了幫助他們的信心,完成他們的夙愿。東昌府區臺辦負責人給臺灣負責墓區管理處的榮民服務處聯系,但是由于雙方提供的出生年月等信息不符,臺灣方面不能提供更多的信息,多次協商未果。
2015年8月,東昌府區統戰部副部長、臺辦主任房丹莊致函臺灣屏東縣榮民服務處負責人,在信中房丹莊寫到:“董廷祥家境為一般市民,民國早年大多做工或小生意,讀書識字少,文化低下,出生至成人無任何戶籍證明,出生年月全憑長輩口傳,又有陰歷陽歷、公元民國紀年等因素,幾十年后多方僅憑記憶出現誤差實在難免。且戰事原因,董先生赴臺后可能多有顧慮而改動年齡也有可能。聊城登記的赴臺人員,董廷祥僅此一人。從家人提供的材料,特別是同時期去臺灣的街坊徐承祿先生信函、董廷祥先生照片等材料看,無任何疑問。”2015年8月底臺灣屏東縣榮民服務處回函房丹莊:“經查董廷祥于64年(此處為民國紀年,公元紀年為1975年)11月14日亡故,現安厝于屏東縣內埔鄉第十公墓。”回函中不僅告知了董廷祥去世的時間和安葬地點,還提供了屏東榮民服務處的聯系方式及遷葬所需辦理的手續流程,并表示,屏東縣榮民服務處將為遷葬事宜依法提供協助。
由于遷葬手續必須由臺灣人辦理,于是臺辦主任房丹莊委托在聊經商的臺商賴仕旻先生幫助辦理、接洽董廷祥的遷葬手續。賴仕旻家住臺中,得知這件事后很猶豫,因為沒有經手辦理過類似的事情,知道落葉歸根對這家人意味重大,還有等了73年的董老太太還健在感覺壓力很大,唯恐自己辦不好。屏東的公墓大約10000平方米,由于安葬的多是孤身去世的老兵,平時很少有人來掃墓,荒草叢生湮沒了墓碑,他和當地的朋友找了兩三天才找到董廷祥的墓碑。離開家鄉大半個世紀,終于能魂歸故土。
血濃于水難割裂,落葉歸根夢終圓。
2016年5月27日,東昌府區臺辦負責人和董家人早早趕往機場,迎接董廷祥的遺骨回家。下午14時20分,飛機提前28分降落,臺商賴仕旻先生手捧董廷祥的骨灰走出機場,董廷祥賢孫走過去“撲通”跪下。接過骨灰緊緊抱在懷里。而此時在聊城家中,東昌府區統戰部副部長、臺辦主任房丹莊、臺辦相關負責人和親朋鄰里已在等候。下午16時40分,董廷祥的骨灰終于回到聊城,72歲的兒子董書齊接過父親的骨灰失聲痛哭:“爹,你可回來了”,眼含熱淚的董家人給賴仕旻先生行了跪拜禮。95歲的董張氏眼含淚光抓住賴仕旻的手不停的說:“謝謝”。綿綿細雨無聲無息的下起來,空氣濕潤了,大地濕潤了,圍觀親朋鄰里的眼睛濕潤了。
5月31日,董廷祥的兒子董書齊專門制作了一面“情關百姓憂樂 心系兩岸團圓”的錦旗送到東昌府區臺辦以表感激之情。東昌府區臺辦本著“臺胞臺屬疾苦視為己出,臺胞臺屬利益無小事”的原則,拉近與臺胞臺屬的感情距離,第一時間解決他們的求助,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以心交心,以情動情,帶著真情實感把臺胞臺屬的事情做扎實。
董廷祥老先生是不幸的,他沒有等到開放老兵回大陸探親的那一天,和許多大陸去臺灣的同胞一樣,遺骨常年湮沒于荒冢野草,無孝子賢孫祭奠。老先生又是幸運的,“和平統一、一國兩制”、“九二共識”,驅散了阻撓兩岸和平發展的陰霾。隨著兩岸關系的快速發展,各領域發展交流日趨廣泛,還有像賴仕旻先生這樣的臺灣朋友和兩岸的有識之士,做惠及兩岸同胞的好事。“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不要忘了還有很多與董廷祥先生相似經歷的人,永遠長眠于臺灣島,永遠找不到家回不了家。兩岸同胞是命運與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濃于水的一家人,臺灣回歸祖國母親的懷抱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這是任何勢力都無法阻擋的!(中國臺灣網東昌府區委臺辦通訊員 郭瑛瑋)
[責任編輯:馬一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