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岸桑蠶產業合作研討會在廣西來賓市召開。(圖片來源:廣西臺辦)
中國臺灣網7月29日廣西消息 7月29日,兩岸桑蠶產業合作研討會在廣西來賓市召開。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副書記危朝安發來賀電,國務院臺辦經濟局副巡視員葉向東、來賓市副市長朱賈蓮、臺灣兩岸農漁業交流發展投資協會理事長林享能出席并致辭。研討會由廣西臺辦主任劉侃主持。
此次研討會以“新桑蠶·新科技·新生活”為主題,從政策與產業規劃、學術研討、產業合作與成果轉化三個層面,圍繞桑果種植、大陸桑蠶產業化發展中現代科技與傳統產業有機結合、桑蠶資源功能性研究與開發進展、桑黃臨床應用與學術研究、生物醫藥高端切入打造桑蠶關聯經濟健康產業鏈、廣西繭絲綢資源優勢和產業優勢、現代桑蠶科技與廣西蠶業發展、廣西蠶桑產業資源高值化開發利用現狀與展望等議題,進行了的研討,提出了許多富有成效的意見和建議。主辦雙方簽訂了兩岸(廣西·臺灣)桑蠶產業高新技術合作框架協議。
研討會由廣西桂臺經濟科技文化交流協會、臺灣海峽兩岸農業漁業交流協會主辦,得到國家蠶桑產業技術體系綜合利用研究室、中國農科院蠶業研究所,臺灣中華科技大學、臺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北京、江蘇、云南、廣東桑蠶產業專家、學者、業界人士,以及廣西桑蠶產業科研、企業界人士的關注支持和熱情參與,目的是著眼優勢互補,引進臺灣先進技術,共同在廣西謀劃做強做大桑蠶產業,推動桑蠶產業由傳統向高新技術和綜合利用發展取得突破。
世界絲綢看中國,中國桑蠶看廣西。廣西的桑蠶及繭絲綢為廣西帶來了榮耀與輝煌。北海是著名的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出海口之一,廣西象州、宜州、橫縣、賓陽是著名的桑蠶種養之地,這里的蠶繭天下為冠。然而,廣西的桑蠶繭絲綢產業雖然不斷發展,卻面對著傳統產業的尷尬。2013年9月,國家提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構想,把絲綢之路提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為廣西的桑蠶繭絲綢產業發展指出了新的路徑。
絲綢之路沉寂了1200多年。兩岸桑蠶產業專家、重要企業家齊聚來賓,為探索新時期絲綢之路獻良策、出實招,繪宏圖,為廣西桑蠶及繭絲綢產業發展畫龍點睛,希望抓住“東桑西移”發展契機,放眼全球視野,占領戰略高地,推動桑蠶研究科技成果轉化,提升海峽兩岸,桂臺兩地交流合作實效,推動桂臺經貿交流合作向縱深發展。
研討會為桂臺兩地桑蠶及繭絲綢業交流合作搭建了新平臺,將促進廣西利用臺灣的國際化視野和先進的管理理念,助推廣西繭絲綢產業轉型升級,促進桂臺桑蠶及繭絲綢產業及其綜合利用高新技術的合作與發展。
國家蠶桑產業技術體系綜合利用研究室主任、廣東農科院副院長廖森泰,中國農科院蠶業研究所副所長張國政,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藥物研究所研究員劉玉玲,臺灣中華科技大學董事長孫永慶,臺灣大學農學院院長徐源泰,臺灣中華科技大學健康科技學院院長鐘竺均、物科技系主任郭鐘達,臺灣中國醫藥學院教授黃冠中,以及西南大學教授何寧佳、云南嘉谷集團董事長楊嘉谷、廣西繭絲綢行業協會理事長蘭樹思、廣東英德桑果園董事長陳哲民等兩岸專家學者、企業精英,廣西桑蠶產業專家、學者、業界人士,廣西壯族自治區和來賓市有關部門代表共100多人出席此次研討會。(中國臺灣網、廣西臺辦聯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