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臺灣網4月8日無錫消息 徐啟原,濱湖區蠡湖街道夏家邊社區一名普通臺屬,他中等身材、花白頭發,一身半舊不舊的衣服,常挎一個藏青色的帆布包,走在大街上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但是,就是這位65歲的老人,在短短5年間,多次自費前往陜西略陽貧困縣,走遍叢林溝壑,訪遍山區30多所中小學,資助的貧困學生從1名擴展到400名,并牽線新建兩所希望小學。同時,他利用濱湖區臺屬聯誼會副會長、蠡湖街道僑臺聯誼組組長的身份,奔波于無錫的四面八方,鼓勵各界人士加入助學隊伍,使得這支隊伍從最初的3人擴展到現在的300多人。
以他為核心的“夏陽助學團”也從小小的“愛心驛站”發展為無錫知名的“愛心助學會”。如今,他的善舉,在無錫乃至全國都小有名氣,先后獲得了2009年無錫市十佳新人新事、2010年濱湖區十佳新人新事、2012年3-4月無錫好人、2013年2月江蘇好人、2013年2月中國好人等榮譽稱號。
助學之路 緣起于“雕牌女孩”
喜歡走山訪水闖天下的徐啟原打算在自己退休后趁腿腳方便踏遍祖國的大好河山。一次好友的略陽之邀,徹底地改變了他的人生。在略陽盤彎的道路上,迷蒙中,一個八九歲背著包囊的女孩引起了他的注意。仔細瞧,那縫著兩根布條的“雙肩背包”竟是一只雕牌洗衣粉編織袋,山里的孩子居然連只像樣的書包都沒有。問起略陽朋友,對方回答,背蛇皮袋上學的孩子很普遍,貧困家庭的孩子輟學很常見。徐啟原的心在震顫,從那刻起,他一直悶悶不樂。
回去的路上,他向同行的2位朋友建議:要不,我們資助這個孩子上學?每年出個幾百塊錢對我們并不難。就這樣,一個人的點子,兩個人的響應,助學之舉像星星之火燎原起來。從略陽歸來,徐啟原在夏家邊鄉鄰里游說,鼓動大家“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 2006年10月份,徐啟原再次踏上了去略陽的火車,同行的助學小團隊成員們每人都帶了一個新書包,書包里裝滿學習用品。其中,有一只就是給“雕牌女孩”的。
立志彌堅,向“千人助學”邁進
5年來,徐啟原9赴略陽,每次都走訪6、7所學校,一為看望學生;二為了解助學款落實,帶回孩子簽名、回信、學校評價;三是摸底新的助學對象。徐啟原的助學程序非常規范。向學校了解誰是最貧困的學生,誰最需要幫助。他將這些孩子的姓名、學校、班級、聯系方式、家庭困難情況寫在表格里,一份留給學校保管,一份附上照片帶回無錫,供愛心人士選擇、結成對子。愛心人士捐贈的每年500元助學費或交愛心助學會代理,或自己郵寄,對這些徐啟原都要記錄在冊。在“夏陽助學會”,這些登記簿一頁又一頁,厚厚幾大疊。你可以查到最早資助對象現在的情況,或者繼續就學,或者出去打工。
每次徐啟原去略陽,所資助的學校只要聽說徐爺爺來了,孩子們奔走相告,家長翻山越嶺也要來見一面。盡管貧窮,鄉親們對這位來自無錫的徐爺爺捧出了最高貴的心:腌了一年的臘肉、深山里采集的黑木耳……他們懇求徐啟原收下,不然不放他走。但誰又能說這不是世界上最珍貴的花生、黑木耳?
持之以恒,緣起于大愛動人
2012年2月2日中午泓歷王朝酒店一派喜氣,這天是蠡湖街道“夏陽助學團”“嫁”女的大喜日子。新娘劉文高挑秀麗,一臉幸福,是助學團在陜西略陽的資助學生,現在湖濱商業街一戶商家工作;新郎陳國軍敦厚穩重,熱情迎客,是一位裝修小包工。夏陽助學團對兩人的戀愛一路把關,情暖助得花燦爛,兩位年輕人終于喜結良緣。在婚慶儀式上,助學團的愛心大使——徐啟原為這對新人祝辭,而新人也感激地喊他一聲“爸爸”!
徐啟原不僅是劉文一個人的“爸爸”,也是幾百個孩子的“爸爸”!為了拓寬山里孩子的視野,2010年暑假,由徐啟原牽頭組織了“走進大上海,略陽孩子看世博”主題夏令營, 11位結對貧困生不但參觀了上海世博,還參觀了無錫現代城市景觀,與企業家、機關干部、居民群眾等資助者互動交流。2011年元旦,這些參加夏令營的孩子在老師的組織下,在略陽舉辦了“向您介紹無錫”的主題班會,通過演講、展示游歷圖片、介紹無錫土特產,為沒參加的師生打開認識無錫的窗口。
茫茫人海,因為貧困面臨失學或難以接受更多教育的孩子還有不少,相對這樣一個群體,600多位被救助的學生仍屬大海一滴。不過,對這600多位孩子而言,因為徐啟原們的幫助,正接受著更多的教育,得以看到更加廣闊的世界,培養起遠大理想,他們立志走出深山,走出略陽,學習回報、奉獻,并努力經營美好的未來。他們已成為600顆種子,正將文明的訊息撒向深山,影響鄰居,影響村莊、影響整個地區。(中國臺灣網、無錫濱湖區臺辦聯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