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種業振興是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因素
作者:李軍(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國家現代肉羊產業技術體系產業經濟研究室主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老百姓的食物需求更加多樣化了,這就要求我們轉變觀念,樹立大農業觀、大食物觀,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向植物動物微生物要熱量、要蛋白,全方位多途徑開發食物資源”。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我國居民消費需求逐漸從“吃得飽”向“吃得好、吃得營養、吃得健康”轉型,口糧需求下降、肉蛋奶等非主糧食物需求快速增長。畜牧業發展事關居民的“肉盤子”“奶罐子”,推動畜牧業供給側改革、走高質量發展道路是“大食物觀”的具體實踐。畜牧發展,良種先行。種業是畜牧業發展的芯片,也是現代畜牧業競爭力的核心要素。
首先,提升畜禽種業是建設種業強國的關鍵一環。我國種業存在一定的結構性失衡,農作物育種相對領先,在多個領域與國際先進水平持平或差距較小,而畜牧業育種則相對落后,同時,不同畜種育種發展水平也存在不平衡。例如,我國商品豬種源大約八成依賴進口;國外奶牛種公牛凍精產品占我國凍精產品市場的50%以上。所以在建設種業強國的過程中,必須盡力補齊畜禽種業這塊短板。
其次,提升畜禽種業是推動農業綠色發展的現實要求。和世界先進水平相比,我國部分畜禽品種資源消耗水平相對較高,在當前我國飼料糧缺口日益擴大、進口依賴度不斷提高,飼料糧安全長期困擾畜牧業發展的背景下,迫切需要在保證和穩步提升產能的前提下,加快培育生產性能優異、飼料利用率高的畜禽品種,這對緩解國內飼草料壓力、草原生態恢復、推動畜牧業盡快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義。
再者,提升畜禽種業是提高我國畜牧業國際競爭力的核心所在。我國是畜牧業生產大國,卻不是生產強國,畜產品和種業國際競爭力都較弱。雖然進口種質資源豐富了國內種業市場,促進了國內畜牧業的發展,但種源不穩定,一旦斷供會影響國內育種和生產,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擠占了國內種質市場,還存在如禽白血病、牛結節性皮膚病等病原引入風險。建設種業強國也意味著我國種業應在國際上占有一席之地。只有著眼于全球布局,靈活利用好國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才能在“引進來”的同時讓畜禽種業“走出去”引領畜牧業“走出去”,這對我國參與國際產業分工和全球資源配置具有深遠意義。
近十年來,我國畜禽種業發展成效顯著,為保障畜禽產品供給、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的畜產品消費需求做出了重要貢獻。同時也要看到,雖然目前我國許多畜禽可以實現品種自主,但性能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加之我國畜禽育種工作起步晚,尤其是商業化育種時間很短,目前前沿的育種技術研發力量和聯合育種機制都比較缺乏,規模化、集約化的畜禽育種企業較少,整體發展基礎薄弱。具體來說我國畜禽種業主要存在以下三點問題。
第一,關鍵育種技術水平有待提高,良種繁育體系不健全。雖然我國擁有豐富的畜禽種質資源,但種質創新、品種選育改良等研究相對滯后,在種質鑒定、基因發掘、良種推廣等方面進展較慢。很多地方種畜場對新品種的培育方向不明確,缺乏統一的組織規劃和具體指導性規范措施,片面強調種源,容易陷入“引種-維持-退化-再引種”的惡性循環。此外,我國缺乏生產性能測定機構,統一的種質評價和質量認證不足,導致種畜質量參差不齊,同一品種在不同企業、不同區域間生產性能差異較大,影響繁育和推廣工作開展。
第二,種業企業實力較弱,市場化聯合育種體系不健全。在基礎研究方面,畜禽育種周期長,對技術、規模和投入都有較高要求,目前種業企業尚未真正成為育種主體,相當數量新品種主要由科研單位培育而成,往往只能依靠國家財政資助;而且很多科研工作缺乏長期規劃性,往往隨著科研項目結束而結束。在應用研究方面,我國目前尚未建立起運行順暢的產學研用合作機制,資源信息共享和成果獲益分享機制有待完善,育種的技術研發和產業化脫節,成果轉化和新品種推廣也存在局限性。新品種商業化程度低,育種企業投資回報率低,企業生產經營積極性不高。
第三,地方畜禽種質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不足。摸清種源“家底”是種業振興的第一步,只有掌握自己的種源、利用自己的種源進行自主創新,才能打贏種業翻身仗。長期以來,我國缺乏對畜禽種質資源特性的深入研究,品種資源調查以及品種特性評估不足,缺少全面客觀評價,加上品種資源動態監測體系建設不足,對遺傳資源特性評估不全面、不系統,無法有效將資源優勢轉化成生產優勢。
隨著畜禽種業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不斷得到重視,《國家畜禽良種聯合攻關計劃(2019—2022年)》《全國畜禽遺傳改良計劃(2021—2035年)》等重要文件陸續出臺,為未來我國畜禽種業的發展指明方向,中央財政也陸續安排資金開展種畜禽生產性能測定、種質資源普查、扶持國家種業陣型企業等項目工作。未來畜禽種業發展,一方面要進一步提升育種研發能力,在引進種質資源和我國特色地方品種基礎上,科學制定引種繁育和種業發展規劃,持續推進核心育種場建設,強化基礎數據測定和利用工作,加快建設種畜禽生產性能測定中心和遺傳評估中心。另一方面,加快構建商業化育種體系,引導現有企業通過整合優勢資源等方式擴大規模,促進資本集聚優化,提高種業行業集中度;積極探索和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用一體化的產業創新機制,培育和壯大育種企業、專業協會和專業合作社等育種經濟實體,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精準培育和推廣品種,推動實現高效擴繁、市場推廣、產業開發。此外,還要發揮政府統籌協調作用,對地方種畜場、技術推廣改良站等給予政策和財政傾斜;通過規范種業市場秩序、完善法律行政管理體系等手段營造公平的競爭環境,持續建立健全制度體系和法律法規,加強畜禽種業市場監管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