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网站-91亚洲国产-91性视频-91新网址-在线黄色网页-在线黄色网

  •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新在哪里

2022-10-10 08:45: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專題研討班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在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長期探索和實踐基礎上,經過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突破,我們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我們推進的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必須堅持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學術界深化中國式現代化理論研究指明了方向、提出了重大課題。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新在哪里,能夠帶來哪些啟示?怎樣認識新型城鎮化和中國式現代化的關系?本期學術版圍繞這些問題進行闡述。

  ——編 者

  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新在哪里(學術圓桌)

  黃群慧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中國式現代化既切合中國實際,體現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也體現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實現了對西方現代化理論的全面超越,有著深刻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作為一條現代化新道路,中國式現代化對于推進人類社會現代化進程具有重要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摒棄西方現代化老路

  中國式現代化遵循現代化理論中關于以工業化、市場化、經濟全球化促進生產力發展的普遍規律,但其與西方現代化的基本邏輯并不相同,與西方現代化有著本質區別。

  中國式現代化摒棄了西方現代化所遵循的生產力發展單純服從于資本的邏輯,摒棄了西方以資本為中心的現代化、兩極分化的現代化、物質主義膨脹的現代化、對外擴張掠奪的現代化老路,既實現了對西方現代化理論的超越,又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發展理論。中國式現代化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作為經濟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扎實推動共同富裕,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中國式現代化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形成了系統協調的現代文明新形態。圍繞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針對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中國式現代化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努力實現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高質量發展。新時代現代化理論的創新突破,指引我國從“現代化的遲到國”躍升為“世界現代化的增長極”。

  堅持立足本國國情探索現代化動力機制和戰略,給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帶來啟示

  堅持獨立自主開辟發展道路,立足本國國情探索適合自己的現代化動力機制和戰略,是中國式現代化取得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

  從現代化動力機制看,我們黨創造性地把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有機結合起來,探索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既充分發揮市場經濟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的長處,又有效發揮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越性;既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又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既充分利用資本在促進生產力發展方面的積極作用,又有效防止資本野蠻生長,實現了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更好結合,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極大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

  從現代化戰略看,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黨始終立足本國國情和發展階段對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出戰略安排,并以五年規劃(計劃)的形式加以貫徹落實。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作出了分兩步走的戰略安排:從2020年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并在“十三五”“十四五”規劃建議中提出一批具有標志性的重大戰略,實施富有前瞻性、全局性、基礎性、針對性的重大舉措。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一系列重要論述,為破解發展難題、增強發展動力、厚植發展優勢、加快現代化發展提供了行動指南。適合國情的正確現代化戰略,指引我國加快邁上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之路。

  中國式現代化的成功實踐向世人表明,一個后發國家即使不具備先發國家那樣的發展條件,只要錨定自己的現代化目標,立足本國國情獨立自主探索適合自己的現代化道路,也能實現跨越式發展。

  積極倡導文明交流互鑒,打破西方“文明沖突論”對人類文明的桎梏

  西方現代化是從農耕文明到工業文明再到信息文明的依次發展過程,形成了傳統和現代二元對立的文明觀,主張用現代性取代傳統性。許多西方學者和政要認為,多種文明不可能和諧相處,必然發生沖突和對立。在西方現代化史上,一些國家利用其工業文明的先發優勢對仍處于傳統農業文明階段的國家和民族進行侵略、壓迫和奴役。今天,一些西方學者和政客依然在竭力宣揚西方文明等同于現代文明,試圖改造其他文明。這加劇了世界范圍的文明沖突,不利于人類文明豐富發展。

  中國式現代化主張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以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探索創立具有包容性的人類文明新形態。我們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用馬克思主義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華民族歷經幾千年創造的偉大文明,使中華文明再次迸發出強大精神力量。堅持弘揚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文明觀,尊重文明多樣性,推動不同文明交流對話、和平共處、和諧共生,努力讓文明交流互鑒成為增進各國人民友誼的橋梁、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維護世界和平的紐帶。中國式現代化打破了西方“文明沖突論”對人類文明的桎梏,推動人類創造的各種文明交相輝映、相互尊重、和諧共處。

  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與西方國家在現代化進程中長期奉行“國強必霸”的叢林法則和對抗性的零和博弈思維不同,和平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在推進現代化的過程中,中國始終堅守永遠不稱霸、不搞擴張、不謀求勢力范圍的莊嚴承諾,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在努力謀求自身發展的同時,積極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貢獻力量。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場變局不限于一時一事、一國一域,而是深刻而宏闊的時代之變。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各國人民對和平發展的期盼更加殷切,對公平正義的呼聲更加強烈,對合作共贏的追求更加堅定。這更加凸顯了走和平發展道路的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意義。針對當前世界面臨的一系列現代化困境和危機,中國積極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提出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科學回答世界之問、時代之問,指出人類文明進步和現代化發展的正確方向,為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

  新型城鎮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選擇(學術圓桌)

  史育龍

  現代化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潮流,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歷了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鎮化進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如果城鎮化目標正確、方向對頭,能走出一條新路,將有利于釋放內需巨大潛力,有利于提高勞動生產率,有利于破解城鄉二元結構,有利于促進社會公平和共同富裕,而且世界經濟和生態環境也將從中受益。”10年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把握我國城鎮化發展規律,提出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引領我國城鎮化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重大貢獻。實踐證明,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重要內容,也是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選擇。

  推進人口大國實現現代化的必然選擇。在我們這樣一個擁有14億多人口的發展中大國實現現代化,在人類發展史上沒有先例。大規模城鎮化推動數億農村富余勞動力和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向勞動生產率更高的非農產業部門轉移,提高了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推動經濟持續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鎮化快速推進,平均每年新增城鎮常住人口超過1600萬人,城鎮化率從1978年的17.9%提升到2012年的53.1%。城鎮化吸納大量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提高城鄉生產要素配置效率,推動了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帶來了社會結構深刻變革。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著力提升城鎮化水平和質量,扎實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戰略,城鎮化率提高到2021年的64.7%,城鎮常住人口總量超過9億人,空間格局不斷優化、城市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城鄉面貌煥然一新,為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提供了有力支撐。

  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選擇。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實現共同富裕,要求我們著力解決城鄉發展不平衡問題,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讓全體人民共享城鎮化成果,提高人口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公平正義。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統一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建立城鄉統一、重在農村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制定基本公共服務國家標準,放開放寬除個別超大城市外的落戶限制,保障隨遷子女義務教育。2012—2021年,我國年均新增城鎮就業超過1300萬人,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從2.88∶1下降到2.5∶1,城鄉居民在公共服務和生活水平上的差距日益縮小,不斷向共同富裕目標邁進。

  推進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必然選擇。我國現代化強調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都搞好、國家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強、全國各族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城市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城市的靈魂。一個城市的歷史遺跡、文化古跡、人文底蘊,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新型城鎮化注重文化傳承,強調根據不同地區的自然歷史文化稟賦,體現區域差異性,提倡形態多樣性,防止千城一面,發展有歷史記憶、文化脈絡、地域風貌、民族特點的美麗城鎮,形成符合實際、各具特色的城鎮化發展模式。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堅持傳承歷史文化,妥善處理好保護和發展的關系,注重延續城市歷史文脈,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產,尊重和善待城市中的老建筑,把老城區改造提升同保護歷史遺跡、保存歷史文脈統一起來,既改善人居環境,又保護歷史文化底蘊,讓歷史文化和現代生活融為一體,讓人們記得住歷史、記得住鄉愁,堅定文化自信,增強家國情懷。

  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必然選擇。我國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注重同步推進物質文明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城市是現代化的重要載體,也是人口最密集、污染排放最集中的地方,城市建設必須處理好生產生活和生態環保的關系。新型城鎮化不僅考慮規模經濟效益,而且把生態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鎮化進程,統籌城市布局的經濟需要、生活需要、生態需要、安全需要。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節約集約利用土地、水、能源等資源,強化環境保護和生態修復,減少對自然的干擾和損害,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設運營模式;發揮各地區比較優勢,增強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經濟發展優勢區域的經濟和人口承載能力,促進各類要素合理流動和高效集聚。10年來,綠色城市、韌性城市、低碳城市建設有效減少了能源資源消耗,降低了碳排放強度,大大增加了良好生態環境這個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兩橫三縱”的城鎮化戰略格局基本形成,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19個城市群承載著我國70%以上的人口、貢獻超80%的GDP,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源。

  推進走和平發展道路的必然選擇。與一些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走暴力掠奪殖民地的道路不同,我國現代化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當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疊加,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我們要堅持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把擴大內需作為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基本立足點,牢牢掌握發展主動權。擴大內需的最大潛力在于城鎮化。當前,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低于發達國家平均水平,戶籍人口城鎮化率與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相比還有明顯差距,城鎮化動力仍然強勁,還有較大發展空間,蘊含巨大內需潛力和強大發展動能。一方面,通過城鎮化帶動幾億農民邁向現代化,將推動城鎮消費群體不斷擴大、消費結構不斷升級、消費潛力不斷釋放,也會帶來城鎮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和住宅建設等巨大投資需求,形成日益強大的國內市場優勢。另一方面,隨著中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中心城市、都市圈和城市群成為參與國際分工合作、吸引全球高端要素集聚的重要平臺,在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推進新型城鎮化不僅有利于我國以國內大循環吸引全球資源要素,在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中發揮日益重要的功能,也有助于我國繼續維護世界和平穩定、促進全球發展繁榮。

  當今中國,城鎮化與工業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相互促進、相輔相成。工業化處于主導地位,是發展的動力;農業現代化是重要基礎,是發展的根基;信息化具有后發優勢,為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城鎮化是載體和平臺,拓展工業化和信息化發展空間,帶動農業現代化加快發展,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們要繼續深入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穩步提升城鎮化質量,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堅實有力的支撐。

  (作者為習近平經濟思想研究中心主任)

  中國式現代化具有重要啟示意義(學術圓桌)

  文紅玉 王雨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覆蓋人口多、影響范圍大,為世界現代化實踐提供了可供借鑒的中國理論和中國方案,具有重大啟示意義。

  中國式現代化孕育形成中國式現代化理論,對豐富發展現代化理論具有重要啟示意義。長久以來,因占據現代化發展早期紅利,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控制了現代化話語霸權。國際學術界很多人將現代化等同于西方化,甚至認為現代化只能在西方文化土壤中發生。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證明,現代化不是單選題,歷史條件的多樣性決定了各國選擇發展道路的多樣性,各國選擇發展道路的多樣性又決定了現代化理論的多樣性。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過程中,中國式現代化的成功推進和拓展,為形成和發展中國式現代化理論提供了良田沃土。中國式現代化理論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尊重人民首創精神,推動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多方面需要,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和為貴、協和萬邦的文化基因,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了對西方以資本為中心的現代化理論的全面超越。

  中國式現代化是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疊加發展的現代化,對創新現代化發展進程具有重要啟示意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現代化同西方發達國家有很大不同。西方發達國家是一個‘串聯式’的發展過程,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信息化順序發展,發展到目前水平用了二百多年時間。我們要后來居上,把‘失去的二百年’找回來,決定了我國發展必然是一個‘并聯式’的過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是疊加發展的。”中國式現代化充分發揮我國制度優勢,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同時積極防范和化解快速發展進程中遇到的風險與挑戰,僅用幾十年時間就走完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為后發國家提供了可資借鑒的新經驗。

  中國式現代化正確處理增長和分配關系,對形成現代化發展持久動力具有重要啟示意義。長久以來,貧富差距過大是阻礙各國現代化發展的重要因素,如何在發展中縮小貧富差距是一個世界性難題。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中國式現代化扎實推動共同富裕,首先通過全國人民共同奮斗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后通過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使發展具有強勁的內驅力。對于后發國家發展中面臨的人口壓力、城鄉區域發展失衡、生態環境等問題,中國式現代化也從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上作出了科學回答。

  中國式現代化堅持合作共贏,對推動建設新型國際關系具有重要啟示意義。我們黨在領導探索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歷史進程中,不僅致力于實現中國自身發展,而且注重加強與世界各國合作共贏,為世界和平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中國踐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積極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前進。扎實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在平等參與、包容普惠中創造發展新機遇,謀求發展新動力,拓展發展新空間。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差異和不同國家的發展選擇,推動文明交流互鑒與對話協商,倡導通過和平方式解決國際和地區爭端問題,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公共產品的提供者。

  中國式現代化成功開創人類文明新形態,對正確處理傳統文明與現代文明的關系具有重要啟示意義。中國式現代化以全新視角擴展了人們對文明形態的認知,向世界展現了人類文明發展的嶄新模式與選擇。中國式現代化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用馬克思主義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華民族歷經幾千年創造的偉大文明,實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的有機結合,為世界提供了認識傳統文明和現代文明關系的全新思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開創的人類文明新形態,源于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的創造性實踐,使人民真正成為新文明形態的創造者和共享者,極大拓展了人類文明發展的廣度和深度。

  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徹底打破“現代化就是西方化”的迷思,從理論和實踐上為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提供了新視角、新路徑和新范例,展現了人類社會未來發展的新圖景。

  (作者單位:華中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責任編輯:黃曉迪]

相關新聞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赣榆县| 南丰县| 晋江市| 新建县| 武鸣县| 瑞昌市| 泊头市| 东乡族自治县| 桃江县| 潍坊市| 建昌县| 聂拉木县| 车致| 运城市| 金坛市| 沧州市| 广元市| 延川县| 色达县| 麻栗坡县| 曲松县| 和硕县| 秭归县| 吴江市| 霍邱县| 巴彦淖尔市| 高尔夫| 佳木斯市| 胶南市| 酒泉市| 滁州市| 五家渠市| 荥经县| 大田县| 滁州市| 五常市| 武鸣县| 满洲里市| 措勤县| 天峨县| 华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