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更富裕、生活更幸福、鄉村更美麗
作者:吳志才(廣東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華南理工大學數字鄉村與文旅可持續發展重點實驗室主任)
在近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介紹,10年來,我國農產品加工流通業加快發展,鄉村休閑旅游業穩步發展,鄉村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鄉村產業融合發展漸成趨勢,鄉村振興物質基礎得以夯實。國慶假期期間,火爆的鄉村游再一次印證了新時代10年的鄉村振興成果。
產業興旺是實現農村更富裕、生活更幸福、鄉村更美麗的“牛鼻子”,也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主要途徑和長久之策。在城鄉融合發展中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關鍵是要讓鄉村產業立起來、強起來,以產業振興推動實現農村更富裕、百姓生活更幸福。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調研中,一直關注鄉村產業的發展,為特色產業謀思路,為農民致富找門路,為鄉村振興找出路。如今,各地立足當地特色資源,拓展鄉村多種功能,因地制宜發展富民產業,給百姓帶來了實惠。
我國各地鄉村資源稟賦不同,人文環境各異,結合自身優勢發展特色產業,成為各地持續發力的共同點。10年間,眾多鄉村產業根據市場供求變化和區域比較優勢,把握重點精準發力,拓展農業多功能和增值增效空間,在自身“立起來”“強起來”的同時,為鄉村振興發展積勢蓄能、做好支撐。歸納各地實踐,10年來,致力鄉村振興的主要經驗有以下三點:
一是找準重點,以三產融合為支點壯大鄉村產業規模。保障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安全,是“三農”工作頭等大事。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首先要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特別是支持糧食主產區和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加強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冷鏈物流體系建設;積極構建“特色農業+”產業體系,推動鄉村傳統工藝振興與特色文化產業發展,更好地彰顯地域特色、體現鄉土氣息,促進資源優勢向發展優勢轉變。其次,推動城鄉要素流通與打造一體化市場,建設三產融合發展平臺,發揮縣城“城尾鄉頭”獨特優勢加速布局產業、文化等領域投資與消費,有效引導重點村鎮、特色小鎮以及現代農業產業園增強休閑、娛樂、康養等功能,暢通城鄉經濟循環。值得指出的是,在產業規模壯大過程中既要有速度,更要高質量,完善利益聯結機制,盡可能讓農民參與進來,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
二是突破難點,以鄉村運營為抓手激發鄉村產業活力。鼓勵和扶持農民群眾立足本地資源發展特色農業、鄉村旅游、庭院經濟,關鍵是要找準對接市場的方式與路徑。創新引入鄉村運營理念,推進鄉村建設與鄉村運營互促共進,推動資源與市場有效對接,在有力促進村集體經濟與農民創業就業發展的同時,增強鄉村產業可持續發展活力。運營有必要前置,在鄉村規劃建設與產業發展前期就介入,以此可避免前期過度的資源和要素投入,以及因此可能產生的成本或風險隱患。在機制上,或可提前引入市場化運營團隊,構建陪伴式產業推進機制,推進公共設施運營、產品業態運營以及鄉村產業經營,實現從“輸血”到“造血”“活血”的轉變。
三是把握拐點,以數字技術為“扳手”增強鄉村產業動能。數字技術已成為鄉村產業發展的“加速器”,隨著數字鄉村建設的深入推進,越來越多的農戶、合作社、農業企業等經營主體已成為電商等平臺上的“玩家”,將自家的農副產品銷往全國各地,從而帶動鄉村二、三產業的發展。以數字化支撐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應加快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在農業生產經營管理以及農產品流通中的應用,運用數字化管理系統對生產各環節進行全程監控、實時操作,確保產品質量。同時,以數字化培育鄉村新業態和新模式,結合民俗文化、民間技藝、鄉土風貌、田園風光等創意開發數字文化產品,帶動文創產品開發、鄉村宣傳推廣等,不斷激發鄉村產業振興的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