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響中國】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
道路問題至關重要,直接關系黨和人民事業興衰成敗。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深刻指出,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是一條什么樣的道路?這條道路是怎么來的?如何繼續走下去?搞清楚這些問題對進一步堅定信心信念,在新征程上實現強國復興偉大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黨領導人民成功走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
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不是憑空而來的,而是黨和人民歷經千辛萬苦長期探索出來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長期探索和實踐基礎上,經過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突破,我們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
實現現代化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孜孜以求的目標。鴉片戰爭后,中國人民和無數仁人志士不屈不撓,苦苦尋求中國現代化之路。孫中山的《建國方略》一書,對中國建設現代工業、交通和農業作出構想,描繪了中國謀求現代化的第一份藍圖。
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是中國實現現代化的第一步。中國共產黨一經誕生,就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確立為自己的初心使命。經過28年浴血奮斗,黨領導人民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為實現現代化提供根本前提。毛澤東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指出:“我們已經或者即將區別于古代,取得了或者即將取得使我們的農業和手工業逐步地向著現代化發展的可能性。”
新中國成立后,黨帶領人民對現代化建設進行探索并奠定重要基礎。1954年,周恩來在全國人大一屆一次會議上提出,要“建設起強大的現代化的工業、現代化的農業、現代化的交通運輸業和現代化的國防”。黨的八大將實現四個現代化確立為奮斗目標。從1949年到1978年,黨領導人民發憤圖強,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為實現現代化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
改革開放后黨帶領人民推動中國現代化快速發展。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黨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鄧小平首先用“小康”來詮釋中國式現代化,并提出“三步走”戰略,明確到21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20世紀末,“建立一個小康社會”的第二步目標如期實現。之后,黨又提出到建黨一百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目標,我國進入了加快推進現代化的新階段。黨緊緊扭住現代化建設目標,一茬接著一茬干,一棒接著一棒跑,取得顯著發展成績,使中國大踏步趕上了時代。
新時代黨帶領人民砥礪前行,創造了中國現代化的歷史性成就。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黨帶領人民經受住一系列嚴峻風險挑戰和考驗,堅定不移走自己的路,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如期實現,黨帶領人民勝利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黨的十九大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對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作出分兩個階段推進的戰略安排,提出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時代的偉大成就為現代化強國建設提供了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證、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走過彎路,也遭遇過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難和挫折,但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意志和決心始終沒有動搖。”回顧這個歷程,我們黨帶領人民一以貫之地為實現中國現代化而奮斗。在推進現代化過程中,黨對現代化建設在認識上不斷深入、在戰略上不斷成熟、在實踐上不斷豐富,最終帶領人民成功走出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
中國式現代化具有許多重要特征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現代化道路并沒有固定模式,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現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現代化標準。中國式現代化具有許多重要的特征,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國情的中國特色。
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特征
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迎接黨的二十大”專題研討班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我們推進的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只有中國共產黨能夠為中國現代化規劃正確的方向、描繪科學的路徑、提供有力的領導、建立可靠的保障;只有中國共產黨能夠把人民群眾實現現代化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凝聚團結奮進的磅礴力量。中國式現代化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必須堅持社會主義的性質和方向,必須堅持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價值取向、根本制度,這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現代化有著本質區別。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特征規定了其根本屬性,沒有中國共產黨、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中國式現代化。
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堅持的基本方向
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具有中國特色、符合中國實際。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明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五方面特征:“我國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這是我國現代化建設必須堅持的方向,要在我國發展的方針政策、戰略戰術、政策舉措、工作部署中得到體現,推動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為之努力。”習近平總書記的概括深刻揭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基本特征,彰顯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巨大優越性,突破了西方以資本為中心的現代化、兩極分化的現代化、物質主義膨脹的現代化、對外擴張掠奪的現代化老路。
實踐表明,中國式現代化既切合中國實際,體現了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也體現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中國式現代化破解了人類社會發展的諸多難題,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國方案。
堅定不移沿著這條光明大道走下去
在中國這樣一個14億人口大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是前所未有的偉大事業,將徹底改寫現代化的世界版圖。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是指引我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必須堅持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
加強黨對現代化建設的全面領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關鍵在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推動黨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領導在職能配置上更加科學合理、在體制機制上更加完備完善、在運行管理上更加高效”。黨的領導是推進現代化建設的根本保證,是戰勝現代化征途上一切困難和風險的“定海神針”。只有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才能保證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正確方向,牢牢把握現代化建設的戰略主動權。加強黨對現代化建設的全面領導不是空洞的、抽象的,而是具體的、實踐的。
堅持把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推進現代化必須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堅持把自己的事情辦好,把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類歷史上,沒有一個民族、沒有一個國家可以通過依賴外部力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趨實現強大和振興。”當前,我國現代化建設還有不少短板,特別要緊緊抓住解決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問題,著力在補短板、強弱項、固底板、揚優勢上下功夫,推動高質量發展,實現自立自強。
勇于迎接和應對各種風險挑戰。一個大國的崛起,絕不可能是輕輕松松、一帆風順的,必然要經歷一番艱苦的磨煉和斗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作為一個人口眾多和超大市場規模的社會主義國家,在邁向現代化的歷史進程中,必然要承受其他國家都不曾遇到的各種壓力和嚴峻挑戰。”必須清醒認識前進道路上斗爭的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堅持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堅定斗爭意志,發揚斗爭精神,提高斗爭本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