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公平正義的陽光照進人民心田
習近平法治思想深刻回答了法治中國建設為了誰、依靠誰的問題,科學指明了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立場,體現了真摯的為民情懷
法治不僅要求完備的法律體系、完善的執法機制、普遍的法律遵守,更要求公平正義得到維護和實現
北京8家法院同一天集中對15件涉養老詐騙案件進行公開宣判,將一批犯罪分子繩之以法,為被騙群眾挽回經濟損失1100余萬元;浙江湖州市德清縣人民檢察院的檢察干警走進田間地頭,開展矛盾化解工作,問需于民、取信于民;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瑪縣人民法院將巡回法庭搬進森林、草原,在牧民家門口提供訴訟服務……以法律捍衛人民利益、護航美好生活的實踐在全國各地不斷開展,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
黨的十八大以來,法治中國前行的每一步,都彰顯著“人民”二字沉甸甸的分量。強調“全面依法治國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是人民,必須堅持為了人民、依靠人民”,指出“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權益”,明確“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法治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護人民”,要求“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項法律制度、每一個執法決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習近平法治思想深刻回答了法治中國建設為了誰、依靠誰的問題,科學指明了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立場,體現了真摯的為民情懷,為我們站穩人民立場、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樂業提供了重要遵循。
法治為民,詮釋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價值底色。2020年5月,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誕生。以此為窗口觀察這十年,從加強人民當家作主制度建設,到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依法實施疫情防控和應急處理措施;從守護“舌尖上的安全”,到保障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積極回應人民群眾新要求新期待,依法保障人民權益,把體現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維護人民權益、增進人民福祉落實到全面依法治國各領域全過程,法治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理國要道,在于公平正直”。法治不僅要求完備的法律體系、完善的執法機制、普遍的法律遵守,更要求公平正義得到維護和實現。回首這十年,堅持“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強調“平安是老百姓解決溫飽后的第一需求,是極重要的民生”,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扎實推進平安中國建設;要求“讓公平正義的陽光照進人民心田,讓老百姓看到實實在在的改革成效”,維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讓困難群眾平等獲得法律保護……在習近平法治思想科學指引下,一系列法治中國建設的重要舉措、生動實踐,織密了法律之網,強化了法治之力,為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筑牢堅實堤壩。
法治的根基在人民。人民對法治建設的參與程度,影響著法治發展的進程及其廣度和深度。習近平法治思想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始終把人民作為依法治國的主體和力量源泉。從在14億多人口的大國持續開展全民普法,把法律交給人民,到在全國各地設立基層立法聯系點,通過“問計于民”讓立法工作“飛入尋常百姓家”;從在群眾中培養“法律明白人”,為推進法治鄉村建設提供有生力量,到大力開展“援法議事”活動,拓展群眾參與法治新路徑……在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過程中,我們始終注重充分調動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依法保證人民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廣泛持續深入參與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事實有力證明,充分激發蘊藏在人民之中的創造偉力,使全面依法治國深深扎根于人民群眾的創造性實踐中,法治中國的根基必將更加堅實。
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也是持續增進民生福祉的重要保障。新征程上,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以良法善治守護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們就一定能開創法治中國建設新局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就一定會越走越寬廣。
《 人民日報 》( 2022年09月22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