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作者:張再杰(貴州財經大學綠色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
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強調“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保持戰略定力,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來謀劃經濟社會發展”。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必須切實踐行“兩山”理念,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提升民生福祉,提高生態環境領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深化國際交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切實踐行“兩山”理念,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切實把握好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辯證關系,真正實現由“環境換取增長”向“環境優化增長”的轉變。一是切實改進生產方式。積極踐行綠色生產方式,充分釋放綠色生產力,推動傳統產業綠色轉型,提供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產品和服務;二是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堅持走綠色可持續發展之路,多做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相協調相促進的文章,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三是科學有序推進碳達峰行動。結合碳排放情況和生態資源稟賦以及主體功能區劃分,科學制定目標任務和行動規劃,分梯次推進碳達峰行動。
深入污染防治攻堅,提升民生福祉。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就是要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營造天藍、地綠、水清的生產生活環境,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長點。一是要秉持“環境就是民生”的理念,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加強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持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二是強化多污染物協同控制和區域協同治理。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加強江河湖庫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有效保護居民飲用水安全。推進土壤污染防治,有效管控農用地和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三是統籌生態保護和污染防治。注重山、水、林、田、湖、草等各種生態要素的協同治理,推動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增強生態系統循環能力,維護生態平衡。
積極探索生態資源資產化,推動生態價值實現。更加注重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努力將生態環境優勢和資源潛能有效轉化為產業優勢、經濟優勢,使其成為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一是要核算生態資產,全面反映經濟發展的資源消耗、環境代價和生態效益,為環境與發展綜合決策提供重要依據;二是要明晰生態資源產權,理清生態資源所有權與管理權的關系,統一確權登記,落實到每一個產權人或者使用權人,為自然資源分類施策、有效保護和開發利用提供重要前提;三是要完善生態資產定價機制,積極打通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創新政府和社會使用生態產品的購買和補償機制,探索政府主導、企業和社會各界參與、市場化運作、可持續的實現路徑,活化利用生態資產權益。
努力構建生態環境領域治理體系,加快治理能力現代化。在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進程中,要加強統籌協調,堅持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協同推進,構建完善的綜合治理體系,推動治理能力現代化。一是要逐步構建系統完整的法規體系。加快資源性產品價格和環境稅費改革進程,不斷健全能充分反映市場供求和資源稀缺性、生態價值與有償使用的生態補償機制和生態損害賠償機制;二是要完善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體系。結合實際強化環境保護、自然資源管控、節能減排等約束指標和主要監測評價指標,合理設計綠色發展重要監測評價指標;三是要健全環境治理全民行動體系。加快推進社會機制創新,鼓勵新聞媒體對各類破壞生態環境問題進行曝光。
深化綠色發展國際交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堅持胸懷天下”是我們黨百年奮斗的寶貴經驗之一。要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就應構建地球生命共同體,以尊崇自然的平等眼光看待地球生物,自覺地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關系。一是積極參與全球環境與氣候治理,保護地球生物多樣性,統籌兼顧各類生態要素,維護公平合理的國際治理體系。以全人類共同價值為指引,切實維護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二是深化生態文明對外合作交流,分享我國對提高生態環境領域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成功經驗,為世界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提供“中國方案”,在國際交流合作中唱響生態文明建設的“中國聲音”。